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科学“牧渔” 向海要粮

    从广东省湛江市流沙湾渔港码头出发,乘坐30分钟快艇,登上7.8海里外的“海威1号”。这是一座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在两个12米深网箱、相当于7个国际赛事标准泳池的养殖水体中,3万多条军曹鱼、鮸鱼等鱼类游弋成长。

  •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成长

    近年来,聚焦初创期科创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多地加大财税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呵护种子企业成长,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不断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消费增长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 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多部门协调联动、多层次机制保障,让农村客运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 擦亮地标产品这块金字招牌

    一个个地标产品,不仅蕴含着地域自然人文底蕴,其过硬品质与良好口碑也能进一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地标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不仅能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也将有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规模提升。

  • 进一步夯实经济回升基础

    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表明,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越是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越要笃定信心、坚定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增强“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敞开大门,谁来同我们合作都欢迎”“展望未来,随着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 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大大小小的公园,点缀成片的绿地,绵延起伏的绿道……如今在城市漫步,处处可见美丽风景。一些地方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向着更加宜居的目标稳步迈进。

  • 推动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共建“一带一路”帮助许多国家改善基础设施,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了接入世界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 中国经济大船将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经得起风浪、受得住考验。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 数字化赋能国民经济 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有关数据。前三季度,我国信息通信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数字化赋能作用稳步体现,数实融合释放新活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贴近消费者,折扣零售才能抓牢发展机遇

    很多经常线下购物的消费者会发现,身边折扣零售店铺多了起来,特别是近期,一些比较大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在店内增设专区,试水折扣业态。折扣零售行业“升温”,既是对经营模式的调整尝试,也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采取的应对策略,可谓顺势而起。

  • 丰收在望,更要纲举目张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收大头已经到手。从目前田间测产来看,我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上。

  • 推动家政服务提档升级

    近日,商务部发出通知,今年第四季度组织开展“家政服务招聘季”线上直播招聘活动,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恢复。

  • 健全社区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以便民、高效为原则,提高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可回收利用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 保持定力,方能厚积薄发

    实现“厚积薄发”,离不开强大的定力。保持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产业升级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中国制造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和潜力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是我们扎实做好经济工作的基础。日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动力强劲、韧性十足。

  • 博物馆夜游助力夜经济发展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 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

    如今,在广大乡村,一项项民俗活动热闹起来,一座座乡村文化礼堂亮了起来,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涵养了文明乡风,塑造着乡村的文明新风貌。

  •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怎样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中充分激活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长江文化的魅力?

  • 小招牌蕴含城市治理大智慧

    一块小小的店面招牌,是一家商铺简单直观的“脸面”,是一座城市包罗万象的“门面”。一块有个性的店面招牌,展示着它饱经的风雨沧桑,含有老街巷成长的历史印记,更渗透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文化特色。

  • 增储上产,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围绕繁荣矿业市场、吸引经营主体投入找矿,自然资源部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 经济融合:“一带一路”的精彩大手笔

    基础设施托举起来的不只是铁路、桥梁、港口和机场等实务形态,更能擎起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等价值形态,且多层次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采购贸易以及口岸贸易和跨境电商借助于此可快速溢出经济增长、就业扩张以及民生改善的诸多红利。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机制、模式,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