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新动能

    以融合化、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方向,推动实体店实现创新发展,激发商业发展新动能,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 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

    稳健审慎,既汲取千年文脉精髓,又彰显现代金融元素、金融理念、金融精神,既是金融业内普遍认同的“铁律”,也是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 加快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随着算力水平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行业整体能效、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以物流降成本为抓手,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不仅有助于为经营主体减负纾困、提振信心,还将更好畅通经济循环、有效扩大内需。

  •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家庭小账本,连着民生大账本。2023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增速“跑赢”GDP,成为中国经济成绩单上的亮色。

  • 文旅热度源自服务力度

    从冰天雪地的老工业城市,一跃成为这个冬天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哈尔滨对待游客的热忱,揭示了文旅走红的密码。

  •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做好就业工作,要深挖就业“蓄水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高质量就业空间。

  • 持续推动外贸回稳向好

    抢抓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机遇,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更多中国创造扬帆出海。

  •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大江南北,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派火热气象。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力度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提振发展信心。

  •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事实证明,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趋势,就能够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 让清洁能源点“绿”成金

    近年来,云南大理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南方电网公司加快推进风光水储基地建设,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成为当地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域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100%。

  • 聚智汇力,做大做强银发经济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强化预算硬约束,将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多在“链”字上做文章

    招商引资如何更加精准高效?多在“链”字上做文章,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 深耕蔚蓝,壮大海洋经济

    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在扩大内需、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耕蓝色国土、壮大海洋经济,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重大课题,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对于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小零食”有“大学问”

    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零食量贩正成为消费市场上方兴未艾的新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国零食集合店门店数量已突破2.2万家。

  • 科技引领,促进低空经济腾飞

    如今,人们对小型无人机、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不再陌生,低空经济成为网络热词。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业态。

  • 数字赋能 惠企增效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政务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惠企政策供给的便利度、精准度和公平性正持续提升,为各类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 特产“上新” 发展焕新

    近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特色产品走进消费者视野。有网友感慨,“到底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一个个特色产品燃旺消费市场,提振着各地发展的精气神。

  •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发展银发经济”。着眼于此,如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产学研融合涉及主体多、链条长,如何激发活力、增强合力?在江苏江阴市采访时,“一根绳”的故事带给笔者不少启发。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供求矛盾,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 “小城特产”照样能拿“单项冠军”

    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传统手艺、拿手绝活,这些技艺逐渐成长为大产业,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

  • 推动家政服务业扩容提质

    有针对性地强化信用机制建设,加快弥补短板,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家政服务业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 以产业升级推动消费升级

    家电产业,一头关乎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一头紧贴群众消费需求。本地配套水平不高、研发投入有待提升……山东青岛市智能家电集群探索破解发展中的“烦恼”,正是对“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这一规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