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着眼未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有效衔接,走好特色路、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一定能让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开放,不仅需要物流的连接、贸易的畅通,更需要制度的突破、环境的涵养,不仅需要看得见的硬条件,更需要看不见的软环境。
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农村电商大有可为。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一个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将逐步建成,不断助力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坚持谋创新、优质量、树品牌,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优化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让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易找到、看得清,有助于营造更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对西部地区而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既是使命所系,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
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让愿意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头雁领飞,雁群高飞,让各类人才尽展才华、大显身手,定能为乡村发展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把故乡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生机勃勃。
放眼神州大地,新兴产业正涌动活力、向阳生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必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样可以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推动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推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内容形式、载体渠道、业态模式等创新,将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多个出行平台数据显示,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景区门票订单、旅游订单的增速均高于一、二线城市,小城市、小众景点在文旅大市场中的分量正在加重。
实现城市城区空间范围确定的标准化,是科学实施城市统计监测、规划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
如何延续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进而将其转换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量”,是每个城市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城市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往往是吸引游客的直接因素。从黑龙江哈尔滨深耕冰雪旅游,到云南大理主推“美好生活方式”,这些掀起文旅消费热潮的城市有哪些“绝活”?对城市宣介有什么启示?
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层次、升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缝合五颜六色的布片,将机器对准充棉口,“嘭——”,一个可爱的小熊就大致成型了。每天,有3万多件这样的毛绒玩具,在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的恒安玩具工厂“出生”。
近年来,黑龙江哈尔滨、山东淄博、云南大理、甘肃天水等城市在网络上走红,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城市”。这些城市不仅吸引了“流量”,更提升了自身形象、拓展了发展空间。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好“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循环经济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
金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资金的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这与老百姓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需求十分契合。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作为标识民营经济活跃度的民间投资增速在一季度由负转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把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鼓足干劲、敢闯敢干,就能为新形势下企业攻坚克难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筑牢根基。
中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制造”的优质产能给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改变单一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有助于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瞄准经营主体的困难挑战,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破藩篱、解难题、补短板,才能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益浓厚。
看待中国产能的形成要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视野、辩证的角度。中国的产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