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提升中国资产韧性

    日前,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爆雷”,搅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资产则因经济内在稳定性与全球资本再配置共振, 再度彰显韧性十足。

  • 暑期文旅里的“融”字诀

    建设统一大市场,就要打破各自为战的“小圈层”,从山水相望走向深度融合,在共同发展中携手“出圈”。

  • 夏夜消费正当时

    当各地加快培育多元化与品质化的消费场景,将夜间经济同新潮事物及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精心服务大众、精准对接需求,就能更好地激活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 “人工智能+消费”何以在中国快速成长

    以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真正能服务用户的AI产品,“人工智能+消费”这片蓝海才能越来越广阔。

  • 公平竞争,做大外卖“蛋糕”

    综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有助于矫正市场失灵,规范竞争秩序,使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大舞台。

  • 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正当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关注消费新趋势,打造更多农产品消费新场景、新模式,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让百姓餐桌更丰富、更健康。

  • 评论员观察:中国的“印象分”何以不断提高

    一个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更多人冲破认知茧房、打破刻板印象、摘下“有色眼镜”、收获情感共鸣。

  • 纵横:用认知升维驱动资源活化

    从“热雪沸腾”到“绿野生欢”,吉林各滑雪场依托自身优势,积极破解“一季养四季”的生存困局,努力探索每个季节都是旺季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可以说,这场华丽转身的深层密码是对资源禀赋的认知升维与价值重估。

  • 人民时评:从一粒小麦感受中国经济新脉动

    数字技术对实体经济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着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实实在在地创造出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链博会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7月20日晚,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的灯光渐次熄灭,展馆里那条看不见的“链”却更加紧密。5天里,1200家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4.2万家上下游伙伴在这里对话、洽谈。在链博会,走过一个个展台,见证一场场签约,我们到底看到了什么?

  • “盘”清搞“活”,畅通经济循环

    通过盘活存量唤醒“沉睡的资产”,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的应有之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之举,也将为中国经济量增质升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从轴承和阀门,看中国制造的未来

    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创新、从拼体力到拼智力、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做好创新、升级、市场三篇文章,中国制造将接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评论员观察:以场景相融促消费扩容

    消费场景融合,不是功能、资源、门类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多业态集成推动商品和服务焕新,以沉浸式体验等形式重塑消费方式,进而实现消费提质升级。

  • 以实际行动践行“建设者”“促进者”使命

    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新征程上,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 微观:万亩牧场两人管的启示

    蓝天白云下,牧民骑马赶着成群牛羊,这可能是许多人印象中的牧场。其实,如今的许多牧场,形态已经大不一样了。

  • 人民时评:“研发在中国”见证“中国磁吸力”

    观察外资在华兴业发展,“研发”是一个重要维度。

  • 评论员观察:抓住情绪消费的风口

    紧盯消费者日趋差异化、私人化、个性化的消费偏好,顺势而为做好消费品质提升和消费环境改善的文章,必能发掘出新的内需增长点,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 离境退税,服务如何更进一步

    将“旅游热”带来的“消费热”保持下去,离境退税政策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要以体验为核心,将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消费吸引力;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加强离境退税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

  • 人民时评:从快递加速跑感受经济强体魄

    新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持续涌现、新投资增势强劲,让新动能持续聚集、新优势加速构筑,创新中国活力奔涌、后劲十足

  • 评论员观察:需求所向皆蓝海

    谁能精准捕捉消费脉动,对齐消费需求“颗粒度”,谁就能在新的市场蓝海中抢占先机。

  • 纵横:高温天气催热“降温经济”

    近期,一款来自浙江义乌的太阳能风扇帽在海外市场掀起抢购热潮,订单量突破50万顶,且供不应求。这款看似普通的帽子,凭借自带风扇的实用功能和太阳能续航设计,成功抓住了“降温经济”这一新风口。

  • 人民时评:从发展痛点中找治理突破点

    发展的痛点,既是治理创新的突破点,也是行业增长的突破点。抓住一个痛点,很可能助力行业完成一次“进化”。

  • 评论员观察:“卷价格”转向“优价值”才是正道

    引导企业将关注重点从“价格”转向“价值”,从“同行”转向“用户”,提升创新动力和市场竞争力,带来的将会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以及更多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

  • 微观:商业航天,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协同发力,紧盯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攻关,紧抓时代机遇、找准发展方向,商业航天产业必将成为破浪前行的“弄潮儿”。

  • 现场评论:土特产里的“因地制宜”之道

    发展产业,既要“低头看路”,立足一地,也要“抬头看天”,融入大局。如此,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