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全面推动数字化建设,应着力打通数据要素国内国际循环、算力网与电力网循环、数字化技术与产业循环,逐步构筑数字化领域国家竞争新优势。
今年以来,从祖国北疆内蒙古库布奇沙漠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到东南海域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一批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步履铿锵。
培育钻石的价格只有天然钻石的1 3,品质却可与其媲美。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培育钻石在中国是一个千亿级的蓝海市场,且需求端保持高增速。培育钻石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心目中的珠宝新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继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户投保率,更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保障需求,为守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鼓起“钱袋子”撑好“防护伞”。
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面到“云端”,伴随数字生活、数字生产而壮大的数字经济,正在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助力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作出专门部署。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分享各地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新举措新探索。
前不久,首个面向全产业的开放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启动建立多个开放标准。通过构建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开放计算将加速新技术的落地应用,更好满足爆发式增长的算力需求。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加快应用,综合利用感知、计算、建模等技术,把物理上的城市要素进行数字化,在数字空间构造一个与之完全对应的“副本”,建立与现实世界实时映射、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科学规划、高效治理,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C919的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不仅是一次“信心之飞”“争气之飞”,更是国产大飞机及其所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迎来以产业体系建设、数字技术赋能、市场化运营开发等为目标的发展新征程。
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数增多,维护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引导相关企业提供良好保障,平衡好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才能促进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持续发挥促经济、稳就业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在全球市场,一系列“中国元素”多点开花,一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制造阔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品牌强农,农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数量快速增长、效益显著提升,形成了全国推进、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发展格局,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累计超6 7万个,洛川苹果、五常大米、盱眙龙虾、西湖龙井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过硬、信誉可靠的农业品牌深入人心。
通过治理赋能、生态赋能、科技赋能和产业赋能,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定能让更多盐碱地变身新粮仓,“长”出更多好产品、好产业,助力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热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受到消费者青睐,国风汉服、围炉煮茶、音乐雅集等活动人气兴旺……最近一段时间,观察强劲复苏的消费市场,文化和旅游呈现加速融合的特征。
小小一支牙刷,反映出绿色发展的长远考量,浓缩着创新驱动的技术含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绿色消费新趋势为创新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忘带物品,使用“闪送”帮取回;逢年过节,叫个“同城”送礼物;抽不开身,下单“跑腿”代取号……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增长,“即时物流”蓬勃兴起。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家电、家具,小到照明、五金,一大批智能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关于智慧生活的美好想象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更多全球商品走进中国市场,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车,也为各国企业带来新机遇,促进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仅用4个多月快递业务量就完成400亿件,彰显了行业发展的强劲韧性,也成为生机勃勃的活力中国的一个生动写照。
智慧交通的优势,不仅在于优化班次频率改善出行体验,还可以通过智慧公交站台等提供延伸服务,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断推进,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阵阵”,到亚欧大陆上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0多年来,持续深化务实经贸合作,构建了内涵丰富、充满活力、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
中国—中亚峰会举行前夕,400辆崭新的中国新能源客车驶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街头,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烈欢迎。这一幕,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增进互利互信、推进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4月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并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功能多但操作繁琐、遥控器按键难识别、说明书字太小看不清……“越智能越不会用”是不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家电时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