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前不久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发布的《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专利分析》指出,当前互联网正处于代际变革时期,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各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步履坚实,构筑起我国努力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图景。通过合理分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相互借鉴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推动各地梯次有序实现“双碳”目标。
在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提升“以竹代塑”产品市场占有率。
今年3月以来,北京的公交便民驿栈已经开办20余处,服务50余万人次,弥补了社区服务供给短板,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了助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加速应用,数字化已成为很多文旅项目创新产品、优化体验的关键词,由“数字+文旅”催生的文旅项目在各地不断涌现。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全国各级工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送到广大职工群众心坎上。
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创造更多附加值,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凭精细的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我国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前提下,推动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业务与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方能加快形成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实现5G轻量化规模覆盖,5G轻量化连接数实现千万级增长。
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构建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促消费,既需要从需求侧发力,聚焦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的消费新需求、新动向,也要从供给侧创新,不断以新产品、新服务回应市场的期待、大众的呼唤。
森林食品产业一头连着粮食安全,另一头连着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产业。
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治理能力,让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抵达更多“长尾客户”,正是普惠金融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作用。
绿色发展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机构要因势利导,在不断做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打造更加适合市场需要的绿色金融产品,才能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倾斜。
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但也有一条不变的准绳:消费者满意是关键。守正创新,是一些老字号能够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也是构筑品牌新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
许多人认为,智慧车间就是“机器换人”,但是再先进的科技,最终都要落在现场工人的手中,智慧车间离不开“智慧工人”。
四川省眉山市,忙着采收新一季“斑布一号”竹材的种植大户李开明感叹:“卖竹子,纯利润都二十来万元!”;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又忙又开心,因为村里的竹文旅基地开业不到两个月,第一个国庆长假就爆满,“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
城市公交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仅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举措,也是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让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国家想让政策准确、快速落到企业身上的决心,做到以暖心筑牢信心,继续营造有利于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真正为民营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随着科技创新活动越来越复杂、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让科技金融更好支持不确定性较强的科技创新活动,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建设劳务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只有更加注重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建立健全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劳务品牌才能既做专做精又做实做好。
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是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形势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抵御风险、战胜挑战的底气。
高水平开放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纷至沓来,丰富了经营主体,优化了金融供给,提升了市场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效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
读懂我国经济大势,经济指标的增减固然重要,但不能被短期指标的波动牵着鼻子走,要有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保持信心和平常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要看短期之“形”,更要看长期之“势”,既要看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透过一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看清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