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创新谈: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谷业凯  2024-04-22 16:11:18  人民日报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近年来,科学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使得文化供给侧和消费端发生深刻变革,一大批文化新业态、新产业、新场景应运而生。

在三星堆博物馆,3号坑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与8号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通过三维扫描技术“拼对”成功,历经3000多年,2件跨坑文物再度组合为一体的大型青铜艺术品;沉浸式展览和演艺在各地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创作方兴未艾,虚拟歌手、虚拟导游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旅游方式……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为科技产品注入文化内涵,又使文化资源获得创造性转化。“科技赋能、文化出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文化领域的发展变革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文学提供了物质载体与传播媒介,催生了图书出版业;电气技术使得记录影像和声音成为可能,带动广播、电影、电视等的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孕育的今天,科技进步对文化创新的驱动作用日益显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得到普及应用,极大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机遇。

文化和科技融合,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有力延伸了文化产业链。比如,网络文学、短视频等,都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形成的文化新业态;“云上展馆”“数字景区”打破了参观游览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受众覆盖面,实现了传统文化业态的迭代升级;大数据、人工智能大幅缩短文化产品制作分发周期……文化和科技融合所产生的效能,已成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力突破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1个百分点。

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带来文化传播和受众接受方式的改变,促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与传统文化消费的单向性不同,如今文化消费的互动性和社交属性更加明显。消费者追求的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产品,而是能给其带来情感附加值、丰富体验感的消费方式。例如,互动短视频、互动小说等文化产品受到欢迎,沉浸式艺术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人们在互联网上记录生活、展示技艺、分享经验。在文化和科技互相融合的过程中,文化产品形态日益丰富,消费趋向个性化,大众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得到充分激发,新的商业模式也层出不穷,形成了供需两侧的良性互动。

但也要看到,新技术、新手段虽然是催生文化新业态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发展从源头上仍需坚持“内容为王”。文化和科技融合,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内容生产的优化创新上。技术只有和优质文化内容供给相结合,才能产生持久的生命力。在内容和技术双重赋能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创新环境,培育能够将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的领军企业、高端人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同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将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澎湃活力。面向未来,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为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实现文化与科技双向奔赴、共同出彩。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连线评论员·关注中部地区崛起:向绿而行,共绘发展新图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