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人民时评:从风电光伏“逆袭”能看到什么

崔 妍  2025-05-22 10:32:43  人民日报

从北京驱车前往河北唐山曹妃甸区,行驶在沿海公路上,会看到一片“大风车”巍然矗立。蓝天下、碧海边,皓白的巨大扇叶旋转不停,一个个风力发电机组运行不息。

由此联想到一则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随着新增装机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常态。一片片巨大扇叶,见证我国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

从乏人问津的冷门赛道,到创新频出的价值热土,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到相关装备、组件出口份额全球第一,透过风电光伏的产业“逆袭”,我们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实干为要的毅力。拉长时间轴来观察,风电光伏产业的“逆袭”,正是我国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的一个生动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锚定方向,实干为要。建设光伏领跑者基地和开发新能源大基地,推动新技术示范应用和技术、产品快速迭代升级,动态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消纳保障、市场配置……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行动,是一点一滴的踏实奋斗,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成长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映照的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认准了就坚定不移干的毅力。这样的恒心,也坚定了我们发展的信心。

能看到创新突破的追求。打开能源转型之门,创新是一把“金钥匙”。近年来,中国频频刷新风电光伏领域的世界纪录,这背后是包含材料、设计、技术等在内的全方位创新。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3万余个零部件100%国产化,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制造出全球最长风电叶片,搭建相当于60多层楼高的全球陆上最高风机塔筒;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达28.2%,刷新世界纪录……没有创新,哪来突破?创新慢了,怎能抓住历史机遇?正是创新,让风电光伏不断实现突破,让绿色发展的动能源源不绝。

能看到赋能世界的胸怀。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对的共同挑战;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共同的机遇。从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到推动光伏组件和风电装备“出海”、普及清洁能源技术,再到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作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从来“行胜于言”。如今,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一大批标志性能源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在五洲四海发光发热。风电光伏“逆袭”折射的,不仅是中国持续推进自身能源转型的坚定行动,更是努力促进全球绿色转型的宽广胸怀。

既发展自己,也造福世界,这是中国能源含“绿”量不断提升的深层次逻辑。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杰克·佩里认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正在推进现代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发文称,中国是非化石能源、清洁交通、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全球领先者,也是“世界最大的希望”。

中国正托举希望。那旋动的扇叶,带来的不只是强劲电能,还有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评论员观察:稳预期,科学应变强信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