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专题 > 列表
  • 小小阀门创新多

    球阀、蝶阀、调节阀、轴流阀……走进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智能车间,形态各异的阀门令人目不暇接。从建厂之初的小作坊,到国内重要控制阀制造基地,吴忠仪表已经走过六十余载。

  • 尺素金声丨三个“首次突破”,凸显我国外贸韧性活力

    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实现7.2%;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达到62.8万家;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上半年我国外贸实现三个“首次突破”,刻录下我国外贸顶压前行的坚韧。

  • “中国制造和中国文化成就了我们”

    随着潮流玩具拉布布在全球热销,其出品企业泡泡玛特备受关注。近日,在北京朝阳区泡泡玛特总部,本报记者专访了公司创始人王宁。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这名85后企业家,回应了很多大众关心的问题。

  • 用上“数字大脑” 优化工艺流程

    数十座高大的储药罐整齐排列,密集的流转管道延伸至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数据在大屏上实时呈现。偌大的车间里,却鲜见工人的身影。

  • 发挥自身优势  促进乡村发展

    货架上,圆滚滚的小番茄光泽诱人。顾客从店家手中接过一颗,放入口中轻咬,不禁感叹:“新鲜,好吃!”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的“谢径安”,就靠这小番茄出了名。

  • 尺素金声丨透过“半年报”,读懂中国经济的韧性、活力与潜力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发布: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

  • 以科技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科技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科技现代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 技术创新  产品出新

    位于辽宁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决定追加投资2.22亿元,进行设备更新和智能工厂建设。

  • 尺素金声丨提前35天破千亿件,快递“提速”传递哪些信号?

    自2021年进入“千亿件”时代以来,我国快递破千亿件所用时间不断缩短:2022年较2021年提前7天;2023年较2022年提前39天;2024年较2023年提前71天;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势头不减,继续保持高增长,比去年再提前35天。

  • 培育优势互补的城市群格局 构建多层次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如何精准把握区域产业优势与发展潜力成为关键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等话题进行深度解析。

  • 王荣:科技塑造智能品牌,创新书写民企担当

    王荣,1976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现任科润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江山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会长、浙江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输配电设备行业协会副会长。

  • 尺素金声丨这张网,稳稳兜住粮食安全

    清水润田畴,夏灌正当时。新一季的夏粮颗粒归仓,秋粮苗情长势总体较好,粮食生产有序推进,离不开水利有力保障。

  • 筑柔性电子强国之路 实现科技创新“开道超车”

    中国科学院院士、柔性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维向记者表示,唯有强化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与可持续竞争力。

  • 尺素金声丨这个15.97%有何深意?

    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消息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累计下降15.97%,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

  •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3年7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多篇文章对此作出深刻阐释。

  • 辽宁创投焕新篇 资本北上“闯关东”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战巍表示,社会资本“北上辽宁”的热潮正在加速形成。以科创焕新篇、以政策换空间、以空间换生态,正成为解开辽宁创投腾飞逻辑的密码。

  •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

    当前,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将建构中国自主的财政知识体系这项系统工程落实、落细,首先应围绕具有前置意义的基础性、方向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作出系统谋划。

  • 加快转型金融标准落地 直面绿色资产投融资痛点

    近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2025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交流会期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为了尽快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转型金融框架,绿金委将积极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工作,支持首批转型金融标准试用和落地,并同步支持第二批转型金融标准的编制工作。

  • 努力让人民住上更好的房子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住房问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著作都对此作出深刻论述。

  • 尺素金声丨亚投行十年,树立国际多边合作新标杆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十届理事会年会开幕式最近在北京举行。此次年会有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名嘉宾参会,年会取得了丰硕成果,并首次发布了亚投行合作伙伴关系报告。

  • 张彦:破壁者的光影人生

    张彦,男,安徽六安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现任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工商联执委会副主席、浙江省海高会材料与工程分会会长、宁波市海高会会长、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浙商总会常务理事、甬商总会联席会长及宁波市侨联青年创业联合会会长。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 尺素金声丨这张“晴雨表”里,有中国经济向新向好的节拍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5月,全国税收收入79156亿元,下降1.6%,降幅比1—4月收窄0.5个百分点。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税收收入累计降幅继续收窄,说明经济活动活跃度不断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在持续改善。

  • AI将是金融创新最大驱动力 应对数字货币挑战各国要加强合作

    近年来,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也对各国金融监管工作提出巨大挑战。今年以来,美国和中国香港陆续推出稳定币相关规则,引发社会各界对稳定币发展与监管的广泛关注。

  • 中国转型经验为世界“打样” 今年继续发挥稳定器作用

    6月24日是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首日。当天,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萨迪娅·扎希迪(Saadia Zahidi)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扎希迪在采访中强调了合作共赢与新兴技术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意义,指出中国仍在持续发挥全球经济增长中的“稳定器”作用,同时呼吁各国将目光重新聚集于可持续发展目标。

  • 尺素金声丨专项国债加持,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前段时间,面对台风“蝴蝶”,海南气象部门提前研判其生成位置和发展趋势,分类开展靶向“7+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为全省有效防御应对提供了精准支撑。海南气象部门的提前研判,依托的正是增发国债气象项目,新建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和升级完善的海南气象智慧防灾减灾业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