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世界海拔最高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世界海拔最高的光伏项目——华能纳古光伏电站一期项目24日在云南迪庆并网发电。电站所在地最高海拔超5240米。

  • 加氢站规模化建设难在哪?

    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持续扩张,加氢站作为构建氢能供应网络体系的核心枢纽,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不过,目前,加氢站数量仍相对较少,且建设成本较高,限制着氢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 我国海上风电持续迅猛发展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延续高增长态势,加速向漂浮式和机组大型化发展。2025年,全球海上风电进一步向深远海和新兴市场拓展。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海上风电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 “绿”动未来 能源低碳转型加速释放发展活力

    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关键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从风电到光伏,一系列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智化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 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数字技术助力能源稳定供应

    近期,全国多地气温降低,民生用能需求增长,我国能源保供工作进入关键期。为确保能源供应充足稳定,各地提前加强煤炭储备、电力调度,随着新一轮设备更新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冬季能源保供、提升供应效率方面也显现出重要作用。

  • 山西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83%以上

    23日,记者从山西省能源局获悉,目前,全省累计建成244座智能化煤矿、1594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0.48%,带动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以上。

  • 区域用能需求这样保障

    今年9月,位于四川广安华蓥市的四川高兴煤炭储备基地开始试运行。这个基地是川渝两地共建的20个重大能源项目之一,也是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储配煤基地。

  • 闽粤联网工程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

    记者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2月15日,闽粤联网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相当于27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 固态电池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近年来,市场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明星”,固态电池赛道吸引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 推动绿电绿证交易 数字化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赋能

    当前,电力行业正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电力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国内覆盖大部分用电省区的线上电力交易平台——“国能e电”综合服务平台17日正式上线。

  • 中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电在运在建规模升至世界第一。

  • 2024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获悉,2024年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和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 退役风机规模化回收亟待破题

    目前,国内退役风电设备的处置和循环利用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难点和挑战?

  • 闽粤联网工程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

    记者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12月15日,闽粤联网工程累计输送电量超100亿千瓦时,相当于270多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 明年要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国家能源局12月15日消息显示,当日,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2025年要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进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 中国风光发电利用率保持95%以上

    国家能源局15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约5.1亿千瓦、光伏装机约8.4亿千瓦,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

  • 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

    长江干流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梯级水电站,目前已完成蓄水任务,可用水量超340亿立方米,比近5年平均值多11%,为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下游生产生活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投运

    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近日在广东省阳江市正式投运。

  • 氢能企业闯关上市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资本加持下,通过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投融资活跃以及国际合作加强等多方推动,氢能产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碳定价机制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政策工具

    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截至2024年3月,全球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包括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在内的碳定价机制,覆盖全球约24%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比2020年增长10%,接下来有望将覆盖率提高到近30%。这表明,碳定价机制正逐渐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

  • 钢铁行业电气化迫在眉睫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扩大和碳排放管理要求的提高,钢铁行业电气化将变得更为迫切。电气化不仅是钢铁行业趋势之一,也是实现减排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 蒙西电力市场将迎新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华北监管局发布《内蒙古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规则体系(征求意见稿)》,市场范围为内蒙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的电网供电区域,即蒙西区域。

  • 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绝大部分已实现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一直承担着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需求的重任。为推动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多措并举破解高速补能焦虑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仍需关注充电桩的合理布局与技术更新。各方应通过优化公路充电网络布局、提升充电效率、创新补能模式等方式,为电动车主长途出行提供更大便利。

  • 碳排放总量呈现“西移”趋势

    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呈现明显“西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