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多领域需求驱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热度不减,多家企业披露产品研发新进展及量产计划,引发关注。

  • 数字能源技术需求“蓝海”显现

    咨询服务公司安永发布最新报告显示,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特别是以净零排放为目标的工业领域。未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将在优化能源使用和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建能源资产的数字孪生生态,是未来促进能源产业性能和效率提升的关键。

  • 共链培育实力“过硬”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在技术和市场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正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也对构建现代化海上风电产业体系提出新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需巩固海上风电产业基础,加强产业链多维度协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我国动力锂电池铁路运输实现“零突破”

    我国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实现突破。11月19日,三列运载动力锂电池的列车分别从重庆长寿渝巴专用铁路、四川宜宾港、贵阳国际陆港开出,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未来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 我国新能源产业前景广阔 多地多举措释放绿色发展动能

    从深入推动煤电产业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到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从着眼于发展新型储能,到全力建设并完善电网通道……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新疆,正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道。

  • 白鹤滩水电站绿电送万家

    白鹤舞金沙。截至今年9月底,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4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2亿吨。

  • 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记者3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提高成品油管道运输效率,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12月2日,中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

  • 甘肃汇东新能源项目光热机组顺利投产

    29日,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110兆瓦光热机组顺利投产。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完成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

    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11月30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完成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在市场运营、市场机制、技术条件各方面均具备长周期结算运行条件,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 “澳中新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截至2022年底,该国光伏和风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65%。中国在风力和光伏发电及储能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建设经验,近年来不少中企积极参与澳大利亚新能源项目建设,双方新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为澳大利亚推进绿色转型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 年产页岩油突破百万吨

    中国石油集团26日宣布,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中国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 动力电池迎来低空经济“蓝海”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低空产业在技术装备、应用场景、政策支持和地方响应等方面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对动力电池要求的提升,将有力推动电池技术革新升级。

  • 动力电池回收的“理想与现实”

    近年来,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难题。

  • 加强能源供应 保障温暖过冬

    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眼下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如何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记者进行了探访。

  • 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电鸿”示范站在深正式运营

    11月7日,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及南方电网公司指导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旗舰超充站——莲花山超充站完成试运行,正式开放运营。这也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电力魔方+电鸿”多元综合示范站。

  • 浙江电价明年有望继续下降

    为促进企业电价全链条稳定与降低,进一步深化浙江电力市场改革与发展,浙江省能源局近日召开“浙江省电价稳价座谈会”,来自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代表共同探讨稳定电价的措施与策略。

  • “风光”期待气象服务产品创新

    市场需要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支持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降低气候影响。

  • 锂价难回“巅峰”,锂企业绩待逆转

    有业内人士分析,锂价虽已难回“巅峰”,但未来下跌空间有限,随着供需关系逐步平衡,锂企业绩有望回暖。同时,在市场行情尚未显著提振的情况下,企业需通过提高矿产资源自给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 “超级充电宝”驱动未来能源变革

    “双碳”目标指引之下,风光发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以锂离子电池、抽水蓄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超级充电宝”,也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大动力。

  • 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

    当前,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季节性用能高峰期即将到来。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综合研判各方面情况,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 “终于能和传统能源平起平坐了!”

    氢能迎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新阶段。在11月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与煤炭、石油、水能、风能、核能等一同作为能源进行管理,同时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检中心落户江苏武进

    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近日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筹建,规划落户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 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建成并网3910万千瓦

    记者从2024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建成并网3910万千瓦,稳居全球第一位,形成了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施工建设、运维管理等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技术链、产业链。

  • 全球超高海拔地区最大风电项目并网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4日,由中核汇能西藏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其中风电场区最高海拔为5194米,是目前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