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市场需要创新气象数据产品服务,支持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降低气候影响。
有业内人士分析,锂价虽已难回“巅峰”,但未来下跌空间有限,随着供需关系逐步平衡,锂企业绩有望回暖。同时,在市场行情尚未显著提振的情况下,企业需通过提高矿产资源自给率等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以提升抗风险能力。
“双碳”目标指引之下,风光发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以锂离子电池、抽水蓄能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超级充电宝”,也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大动力。
当前,北方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季节性用能高峰期即将到来。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综合研判各方面情况,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氢能迎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新阶段。在11月8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氢能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与煤炭、石油、水能、风能、核能等一同作为能源进行管理,同时明确,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近日获得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筹建,规划落户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记者从2024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建成并网3910万千瓦,稳居全球第一位,形成了从开发设计、生产制造到施工建设、运维管理等较为完整的海上风电技术链、产业链。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14日,由中核汇能西藏公司投资建设的中核萨迦3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全容量并网成功,其中风电场区最高海拔为5194米,是目前全球超高海拔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
当地时间13日,《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4》执行摘要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与国际公众见面。
13日,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境内,坐落着一片占地约10.5万亩的光伏电站——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蒙西蓝海光伏电站。这座电站是国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
在日前举办的2024国际水电发展大会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瞩目,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
日前,全国首个防波堤风电项目——华能天津港东疆北防波堤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吊装完成,这也是国内首个采用立体分层设权方式、获得用海批复的防波堤风电项目,将在防波堤坝上建设7台风机,总容量为50兆瓦。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近日,我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首批发电单元并网。
日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正式启动华东地区柴油挂牌交易,包括自定义交货期及交货地挂牌(现货挂牌)和固定交货期及交货地挂牌(预售挂牌),为产业客户提供更灵活的购销选择,以便开拓柴油销售新渠道。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最新展品琳琅满目,彰显着全球贸易开放合作的活力和韧性。
不同于风电、光伏产业的多年沉淀,新型储能产业近年才开启高速增长态势,技术还在快速迭代,是否也应明确成本底线,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日前,内蒙古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投运。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伏废水零排项目,也刷新了国内光伏废水处理领域的投资规模、回用标准、分盐量等三项纪录。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前三季度能源形势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数据显示,能源供给保障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增强。
记者从国家能源局10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 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发电量进一步提升。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5%。
10月31日,张北到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扩建工程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入运行。
日前,由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50:50股比成立的合资公司——北京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高端超充品牌逸安启,同时宣布首批逸安启超充站开启运营。
10月30日,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