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第五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上获悉:当前,各地正加紧推进一批重点能源项目建设。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11日至14日较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15日至16日,最低气温零摄氏度线将南压至长江中下游一带。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签署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绿电交易、氢能应用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关注并进入农村市场,为农村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12月5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电力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近日,江苏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大力实施绿电“三进”工程提高绿电交易和消纳水平的通知》提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发展绿电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绿电进江苏”“绿电进园区”“绿电进企业”三大工程,推进江苏省绿电与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随着储能装机规模的不断增长,储能电芯正朝着大容量、低成本和长寿命方向发展。记者注意到,近期不少储能电芯厂商正加速推进大容量电芯布局,不再满足于300Ah+容量,而是相继发布500Ah+电芯产品或相关规划。
在当前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已成电力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在近日召开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来自电力行业、信息领域等多位专家,共同探讨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和成果。
近期,固态电池领域热度不减,多家企业披露产品研发新进展及量产计划,引发关注。
咨询服务公司安永发布最新报告显示,数字技术正在改变世界能源格局,特别是以净零排放为目标的工业领域。未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将在优化能源使用和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创建能源资产的数字孪生生态,是未来促进能源产业性能和效率提升的关键。
在技术和市场日益成熟的背景下,我国海上风电正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也对构建现代化海上风电产业体系提出新要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需巩固海上风电产业基础,加强产业链多维度协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我国动力电池铁路运输实现突破。11月19日,三列运载动力锂电池的列车分别从重庆长寿渝巴专用铁路、四川宜宾港、贵阳国际陆港开出,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未来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从深入推动煤电产业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到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从着眼于发展新型储能,到全力建设并完善电网通道……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的新疆,正积极探寻转型发展之道。
白鹤舞金沙。截至今年9月底,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超15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45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2亿吨。
记者3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提高成品油管道运输效率,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12月2日,中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
29日,汇东新能源光热+光伏试点项目110兆瓦光热机组顺利投产。
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11月30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完成首次全月结算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区域电力市场在市场运营、市场机制、技术条件各方面均具备长周期结算运行条件,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截至2022年底,该国光伏和风力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65%。中国在风力和光伏发电及储能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建设经验,近年来不少中企积极参与澳大利亚新能源项目建设,双方新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为澳大利亚推进绿色转型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26日宣布,中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2024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中国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低空产业在技术装备、应用场景、政策支持和地方响应等方面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低空经济相关产品对动力电池要求的提升,将有力推动电池技术革新升级。
近年来,我国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难题。
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眼下能源保供各项工作进展如何,如何保障群众温暖过冬?记者进行了探访。
11月7日,在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及南方电网公司指导下,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旗舰超充站——莲花山超充站完成试运行,正式开放运营。这也是全国首个“光储超充+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电力魔方+电鸿”多元综合示范站。
为促进企业电价全链条稳定与降低,进一步深化浙江电力市场改革与发展,浙江省能源局近日召开“浙江省电价稳价座谈会”,来自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代表共同探讨稳定电价的措施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