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20日正式投产送电。

  • 提质增效促消纳 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 多重因素共振 新能源绿色低碳行稳致远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前行。

  • 储能安全领域首个强制性国标加速行业洗牌

    8月1日起,中国首个针对储能用锂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正式实施。

  • 四川盆地再添超千亿方深层整装页岩气田

    中国石化14日宣布,旗下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气田整体探明地质储量达1480.41亿立方米。

  • 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规范电力市场计量结算行为,强化结算风险管理,统一电费收付要求,填补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

  • 多晶硅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合加速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明确对全国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 闲置盐穴正变身储氢“仓库”

    原本闲置的地下盐穴,摇身一变,如今却可成为储存氢能的巨型“仓库”。近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在基于盐穴的大规模储氢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 天然气价格改革“关键一子”落地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在“中间”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它高27米,重约6000吨,平面面积超3500平方米,相当于约8个篮球场大小。

  • 多元并进活力迸发 电能在“全国一盘棋”中奔流不息

    市场壁垒化为通途,电能在“全国一盘棋”中奔流不息,见证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从区域分散向全国统一规范运行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 两大电网余缺互济保供应

    12.22亿千瓦、12.29亿千瓦、12.33亿千瓦!8月4日至6日,受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3天创历史新高,相当于50多个三峡电站同时发电才能支撑。

  • 全球核能发电量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署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中表示,受日本重启核反应堆、美国与法国核电强劲增长以及亚洲地区新建核电项目的推动,全球核电发电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到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将共同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记者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

  • 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近1.8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3.48亿个,绿证交易规模实现翻倍……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能源发展“半年成绩单”。

  • 电力负荷为何连创新高?

    今年入夏后,高温开始时间早,从6月中下旬开始电力负荷快速增长,尤其7月以来多个地区电力负荷创新高。根据有关数据,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电力负荷连创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

  • 氢能如何更好赋能传统产业?

    半年左右,工信部两次提及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的应用,将对行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目前清洁低碳氢在这些行业的应用整体进展如何?还有哪些问题待突破?

  • 光伏创新应用加速“绿进沙退”

    光伏治沙正成为我国新能源大基地与生态协同发展的主阵地。从内蒙古达拉特光伏基地到宁夏盐池县高沙窝项目、从国家电投磴口项目到青海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截至目前,“五大六小”能源集团在“沙戈荒”区域已投产及在建风光基地遍布三北地区,装机超过250吉瓦。

  • 搭建孵化平台 提供多元服务

    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召开期间,由南方电网公司承办的“‘AI+’电力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论坛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对外发布,将联合电力行业上下游伙伴,共同打通电力人工智能技术成果从研发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 我国锂资源储备再添底气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近日披露,湖南省地质院下属的湖南省矿产资源调查所在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同时,伴生铷、钨、锡、铌、钽等多种战略矿产,均达中型以上规模。

  • 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全面筑基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已从顶层设计走向全面施工。

  • 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路径明晰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明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电力资源分布,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科学合理做好大功率充电设施发展布局。

  • 六部门:开展第六批绿色数据中心推荐工作

    数据中心有着“不冒烟的钢厂”之称,是能源消耗增速较快的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推动数据中心绿色转型、提升能效水平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 上半年绿电交易电量增长49.3%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6月,全国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2.9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0.9%,同比提高0.5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