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要用足用好数字技术,推动智慧就业走深走实,为广大求职者和招聘单位提供更快更准、更高质量的就业公共服务。
出国办展参展是企业拓市场、找订单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也是我国稳外贸政策的重要发力点。
以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为代表的更新换代,能够创造万亿元规模的市场空间。畅通以旧换新链条,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消费,也有利于节能降碳,可谓一举多得。
要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不断拓展数据要素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让数据要素价值得到充分释放,让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
时刻捕捉市场变化,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传统产业就能“强筋健骨”,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当前全国碳市场加快升级扩容,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效应初步显现、碳定价功能有效发挥,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供给、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必须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关系每一位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要常抓不懈,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更好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平衡点和面的关系是其中要义。“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中有点”“以点带面”“点面共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一块块高标准农田,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田”变“良田”,有力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
华北平原,农机隆隆;洞庭湖畔,一派繁忙……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大江南北铺展色彩斑斓的劳作画卷,生机勃勃的田野孕育新的希望。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各地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更多的土特产打造成“爆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关系到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本期大家谈,我们聚焦部分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领域,一起探索如何更好规范行业发展,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双轮驱动”,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我们就能在调结构、促改革中有效降低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
我国农村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农产品上行,到如今逐渐迈入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构成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守绿换金、添绿增金、点绿成金、借绿生金,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既是检验金融强国的关键指标,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抓手。聚焦重点、真抓实干,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金融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顺应了品质化消费的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撬动消费需求,释放内需活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推进产业转移,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统筹发力、久久为功,同时也要下足“绣花功夫”,注重科学精准。
由特色美食发端,以优质公共服务承接,靠独特魅力持续吸引,相信将有更多城市各美其美、实现长红。
拿出务实举措,加大培育力度,让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更“密”,才能促进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