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推进协同发展,必须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锐意创新,以新业态激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定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安徽省铜陵市把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重大机遇,着力推进思想观念、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四个一体化”,在精准对接、积极融入中助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制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推动数据资产化,实现数据的再创造和价值提升。
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需要,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就一定能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下单天南地北的商品,随时查看物流动态,坐等送货上门,足不出户的购物体验让人舒心;快递车走街串巷,快递员手捧纸箱,可见可感的消费活力和民生福祉给人信心。家家有快递,生活真便利!
今年1月1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启动以来,210万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对全国数千万家普查对象进行数据采集登记,这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正稳步推进。
以产促城,城市活力才更足。以城兴业,产业会更兴旺。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有赖于做好协同文章。
坚定信心、铆足干劲,环环紧扣抓好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工作,奋力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就一定能更好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稳增长、稳物价、增信心提供坚实支撑。
着力发展赛事经济,扩大体育消费,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体育消费新场景,完善健身场地设施服务。
如何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从而将游客吸引到一方村落,让文化产业真正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这有赖于当地的深入挖掘和特色供给,找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
跨境电商出口快速发展,助力我国产品通达全球,为促进外贸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由瓷结缘、为瓷而留、因瓷圆梦,各种人才汇聚,不断擦亮“千年瓷都”亮丽名片。据统计,过去10年景德镇人口呈净流入趋势,目前“景漂”已超过6万人。
对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地一撤了之,同时要为新动能孕育壮大留足空间。面对发展新机遇,立起来,就能掌握主动;破得好,才能拓展空间。先立后破,顺应趋势,统筹兼顾,科学施策,就一定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绽放新光彩。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尤其需要与之匹配的科学机制、与之相适的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正持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及时加强相关知识产权的研究与保护,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与时俱进,也彰显了对创新的重视与支持。
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再到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新质生产力必然是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客观上就是在发展绿色生产力。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免签国“朋友圈”扩容、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得益于一系列政策利好,当前我国出入境旅游有序恢复。在中外游客的“双向奔赴”中,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进一步走向世界。
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有助于减少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在可预见的将来,老年人对高质量、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将更加旺盛。人才是养老事业发展的根本。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正是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要之举。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春播为粮食生产打下基础,对于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才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