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国货“潮品”承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时尚潮流。期待国货“潮品”乘风破浪闯出更大市场。
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切实疏堵点、提信心、破壁垒、解难题,就能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助力其茁壮成长。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居民消费是重要着力点。本期大家谈围绕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挖掘消费潜力,谈认识、话举措、聚共识。
中国美国商会2月发布的《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50%的受访企业将中国列为全球首选或前三位投资目的地。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外资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
如何让体育赛事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色、风土人情,创新“体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随着各地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特色产业有望整体提档升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助力。
把握趋势,创新思维,把老百姓喜欢的消费热点培育得更好,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动能,增强经济活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的是有助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的优质产能,各国都可以从中受益。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样的优质产能越多越好。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加快形成——产品从规模生产到个性定制,产线从劳动密集到人工智能,生产空间从工业园区到深海深地深空,科技创新不断实现新突破,使新质生产力展示出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新质生产力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持续动力。
消费金融公司应加强公司治理,聚焦主责主业,在定价合理、产品适度、服务优化方面持续发力。
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持续丰富市场供给,推动文化与消费深度融合,将催生更多高品质的国货“潮品”。
鲜为人知的土特产,触网走出大山;农民自己当主播,带火“网红”农货。发展农村电商,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优质优价,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优化营商环境牵一发动全身,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增强系统思维,在统筹兼顾中实现整体推进。
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从辽阔大洋到浩瀚太空,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
直面消费者诉求和社会关切,协同共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能,严厉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行为,构建让消费者更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传统产业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可以是创新变革的“主战场”。让更多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这个“基本盘”将迸发更加强劲的动能。
煤电稳定而不够清洁,新能源清洁而不够稳定,如何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绿色化程度?山西进行了积极探索。
屋顶的“光伏帽子”、迎风旋转的“花朵风机”、挂“绿牌”的大小车辆……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里,行走东屿岛,随处可见“博鳌绿”与“近零碳”碰撞出的“火花”。
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速重回“两位数”,充分反映了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一定能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科技支撑。
在适老化改造中,精准解决好困扰老年人的各种“小问题”,才能写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文章”。
拿出务实举措,凝聚最大合力,千方百计、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人人、时时、处处皆重营商环境的好氛围,就一定能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活力,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充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就一定能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绿色能量”。
完善网络、提高设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让充电服务更具便捷性和经济性,确保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