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多棱镜: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养老服务

    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层次、升级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 现场评论:小玩具如何形成产业大集群

    缝合五颜六色的布片,将机器对准充棉口,“嘭——”,一个可爱的小熊就大致成型了。每天,有3万多件这样的毛绒玩具,在陕西省安康市恒口示范区的恒安玩具工厂“出生”。

  • 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连线评论员)

    近年来,黑龙江哈尔滨、山东淄博、云南大理、甘肃天水等城市在网络上走红,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网红城市”。这些城市不仅吸引了“流量”,更提升了自身形象、拓展了发展空间。

  • 观象台: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好“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循环经济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

  • 微观:创新金融服务 满足多样需求

    金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资金的跨时间跨空间配置,这与老百姓跨生命周期的养老规划需求十分契合。

  • 评论员观察: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作为标识民营经济活跃度的民间投资增速在一季度由负转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把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落到实处,让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鼓足干劲、敢闯敢干,就能为新形势下企业攻坚克难提振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筑牢根基。

  • 中国制造惠及全球

    中国将始终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制造”的优质产能给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福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 现场评论:成本降下来 效率提上去

    改变单一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有助于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 评论员观察:激发内生动力 释放创新活力

    瞄准经营主体的困难挑战,紧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破藩篱、解难题、补短板,才能使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氛围日益浓厚。

  • 中国的产能是从哪里来的

    看待中国产能的形成要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视野、辩证的角度。中国的产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符合基本经济理论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发展规律。

  • 顺应文旅消费新特点 做好“流量”变“留量”文章

    5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文旅消费总量稳步增长,越来越多下沉市场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各地应顺应消费新特点,着力让“流量”变“留量”。

  • 创新谈:激发基础研究人才创新潜力和活力

    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持续探索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加快培养领军人才。

  • 财经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

    提高政府投资效能,要统筹总量和节奏、求绩问效、优化结构、更好激发“民间资本”热情。

  • 纵横:用新场景牵引低空经济发展

    今年春天,江苏省无锡市丁蜀机场“空中赏樱”专线在樱花盛开期日均起降超30架次,为游客提供了欣赏春日美景的新视角。目前,低空应用场景仍在不断丰富,从“赏樱游”到“城市游”,更多特色低空旅游项目正在酝酿。

  • 微观:以大带小推动“链式”转型

    近年来,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新兴技术手段,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 全球产能格局是市场竞争和国际分工的结果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各类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制造业产能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不断发生变迁,形成动态发展的全球产能格局。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规律决定的客观现象,需要科学理性的认识。

  • 今日谈:创新供给激发消费潜力

    不断丰富创新的文旅供给,既催生了高人气、引来了客流,也延长了产业链,带动酒店、商业街等消费场景“多点开花”。

  • 全球市场竞争促进供需动态均衡

    近期美方一些人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中国产能冲击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作出了有力回应,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纷纷予以批驳,认为这些论调毫无事实根据,“宁愿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也不愿面对现实”。

  • 中国优质产能推动全球低碳转型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增长23.8%。高端智能绿色的新能源汽车适销对路,充分表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完全是伪命题。

  • 全球产业分工助力世界共同发展

    2023年,“新三样”产品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这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肯定。

  • 和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

    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出口增多,是国际分工和市场需求的结果,体现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依托完善的产供链体系、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形成的比较优势。

  • 从“一季报”看“5%左右”的“稳”与“进”

    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深入分析中国经济“一季报”,我们能够更好理解“5%左右”的“稳”与“进”,从而看清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和大逻辑,不断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 推动“旅游+”对接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五一”长假在即,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预订较2023年同比增长60%,市场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特别是国内中长线旅游和出境游预订量增幅明显。

  • 打造新业态充分满足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全国各地纷纷组织推出各种文化产品,丰富百姓假日生活,引领假期文化消费热潮。

  • 创新谈:推动量子计算机更好更快发展

    加强产学研融通创新,搭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量子计算机必将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