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宫炜炜 2024-08-14 18:08:38 人民日报
红砖墙搭配钢结构,浓浓的工业风里飘来咖啡的香气……宁夏银川市久辰里艺术商业园区以别样韵味,吸引不少市民驻足休闲。很难想象,这一集餐饮、娱乐、酒店、文创等产业于一体的网红街区,竟是由一座“撂荒”的老旧物流园区蝶变而来。经过潜心雕琢、精心装扮后,城市“伤疤”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不仅为居民增添了一处新的休闲街区,也让闲置资产、低效用地“活”了起来,成为地方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银川,通过盘活再生变身“网红”的项目并不少:原银川国际商贸城,改造升级为兰傒谷商务广场,吸引10余家国内外中高端连锁酒店品牌携手入驻;闲置多年的原北门旅游汽车站,升级改造为“闽宁文体馆”商业街,如今已招揽不少优质企业;兴庆区的一座闲置老水厂院子,被打造成老水厂记忆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实现年营业收入4430万元,带动社会就业近200人……
一个个脱胎换骨的案例告诉我们,只要肯想办法、肯下功夫,因地制宜、因情施策,老建筑也能焕发新魅力,老城区亦能迸发新活力。现实中,有的优质企业想扩能却没有用地指标,而“散乱污”等粗放型企业却占据资源;有的新项目、好项目排队等待落地,而不少土地由于“僵尸企业”等原因仍在“沉睡”,相关现象折射出土地资源紧张的现实困难,也对相关部门高效集约利用资源提出更高要求。
破题的关键在于“精耕细作”。精打细算,才能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用;精益求精,才能在力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精准发力,才能紧盯问题,集中力量寻找破解之道。在旧厂房原有基础上做文章,精心修缮改造,或许就能以最小付出换取最大收益。可以说,任何闲置资源都不是“丢掉的垃圾”,以精耕细作的思维另辟蹊径,辅之以强化服务、优化管理、延链补链等措施,一样能让“低效地”变成“高产田”。
精耕方能图强,细作方能致远。精耕细作蕴含着干事创业的方法论,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招”,也是处理诸多问题的“妙招”。坚持研究要细、谋划要细、政策要细、落实要细,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生产企业“智改数转”、老旧项目升级改造,就能让每一寸土地物尽其用,让更多“旧厂区”赶上“新潮流”,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摘编自《宁夏日报》)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现场评论:让内陆腹地跻身开放高地
下一篇:评论员观察:逐绿前行,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