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人民时评:坚持市场导向 强化供需对接

    在坚持市场导向的前提下,梳理专利转化产业链各个环节,打通政策堵点,优化供需匹配,让科技和产业之间的连接通道更加顺畅。

  • 人民财评:制造业“热度”再起,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坚定

    5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7,较4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新高,昭示着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与持续向好的不凡态势。

  • 市场漫步:特色生鲜加快出村进城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多措并举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 观象台:发展新兴产业 国企大有可为

    国有企业技术储备足、人才队伍强、资金实力雄厚,发展新兴产业有责任有使命,也有基础有条件。

  • 人民时评:优化运输结构 降低隐性成本

    既着眼全局,又因地制宜,推动资源、信息、服务和标准等无缝衔接,促进各个环节高效运转,才能加快实现货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 先立后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立在先、破在后,统筹好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财经观:金融服务“关键小事”暖民心

    期待相关部门持续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做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关键小事”。

  • 纵横:让资源流动起来才能更好实现价值

    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手机的更新换代也在加快。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如何有效安置报废的旧手机,成为一个待解的现实问题。

  • 现场评论:机制更优化 成果上“货架”

    优化工作机制、畅通供需两端,才能助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

  • 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 人民时评:激发户外运动的多重效益

    户外运动产业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新路径,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 评论员观察: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

    加速成长为原始创新的组织者、核心技术的供给者、市场应用的先行者,央企才有可能在夯实大国经济根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当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 市场漫步:推动物流运行持续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定,物流需求稳步回升,物流市场增速加快,折射出中国经济强劲动力。

  • 人民时评:“乌金”变“绿金” 关键靠创新

    能源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立足国情,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向高端化升级,涨身价、拓销路;向智能化转型,增安全、提效率;向绿色化发展,添“颜值”、更低碳。

  • 人民时评: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

    以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为发力点,以生态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为突破口,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就能更好融合。

  • 新论:讲好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故事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将不断为全球发展增添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向世界讲好新质生产力的中国故事,有利于让各国更好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 向“新”而行,港通四海

    如果说以“智”促变可以增强内生动力,那么向“绿”而行则能提升发展质效。

  •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是全球性贡献和机遇

    2023年,中国外贸“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全年合计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 市场漫步:让休闲度假增添更多文化味

    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休闲度假产品的文化味,让人们在休闲度假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之美。

  • 微观:用好算力券,撬动大市场

    进一步完善算力供需有效对接机制,降低适用门槛,提升应用强度,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 人民时评:“颜值”变产值 花开富万家

    莳花弄草、簪花乘马,鲜花的浪漫自古延续至今。采取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模式,深耕市场,用心浇灌,以“一朵花”赋能“一条链”“一座城”,鲜花产业必将越来越繁茂,催生更多经济增长点。

  • 观象台:物流降成本要从供需两端发力

    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从全社会、全要素、全链条系统考虑,从经济总量和物流成本双向发力,做好供给端和需求端两篇文章。

  • “鲜花经济”里的消费新蓝海

    “鲜花经济”繁荣的背后,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澎湃动能,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政策效能,是更加畅通高效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14亿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推动释放更澎湃的市场活力,也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 发展风险投资 壮大耐心资本

    改善经营主体预期、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同样需要进一步激活耐心资本,助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供需更匹配的金融支持体系。

  • 新论:协力夯实能源安全基石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