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独立储能能盈利吗?

    价格严重倒挂,引发行业对独立储能盈利能力的担忧。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进程中,独立储能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 新一轮油气勘探开发热潮启动在即

    日前,自然资源部组织7个石油天然气探矿权挂牌出让,涉及甘肃、辽宁和南海北部湾盆地等多个区块,其中包括甘肃碱洼盆地高台1、2区块、鄂尔多斯盆地华亭区块、静宁区块,辽宁张强凹陷南部和阜新盆地阜新区块,以及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03区块。在业内看来,此次集中挂牌出让,意味着我国新一轮油气勘探开发热潮启动在即。

  • 东南亚光伏市场:从“出口跳板”到“市场终端”

    原本主要作为中国光伏制造出口欧美“跳板”的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企业开发本地市场、参与区域能源转型的重要前沿。

  • 六部门联手整治光伏“内卷”乱象

    8月19日,工信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会议明确指出,光伏产业各方须深刻认识规范竞争秩序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价格战走向技术和服务竞争。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长18.2%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1亿千瓦,同比增长50.8%;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1%。

  • 动力锂电池运输国家标准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

  • 鄂渝地区诞生一大型页岩气田

    记者近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江汉油田红星页岩气田1650.25亿立方米页岩气探明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审定,我国又一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 “宁电入湘”工程正式投产送电

    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20日正式投产送电。

  • 提质增效促消纳 能源低碳转型有序推进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 多重因素共振 新能源绿色低碳行稳致远

    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装机保持快速增长,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前行。

  • 储能安全领域首个强制性国标加速行业洗牌

    8月1日起,中国首个针对储能用锂电池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4240-2024正式实施。

  • 四川盆地再添超千亿方深层整装页岩气田

    中国石化14日宣布,旗下永川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245.88亿立方米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又一个超千亿立方米大型深层整装页岩气田诞生,气田整体探明地质储量达1480.41亿立方米。

  • 电力市场“1+6”基础规则体系初步构建

    8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规范电力市场计量结算行为,强化结算风险管理,统一电费收付要求,填补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基础规则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

  • 多晶硅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合加速

    近日,工信部办公厅公布《关于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明确对全国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 闲置盐穴正变身储氢“仓库”

    原本闲置的地下盐穴,摇身一变,如今却可成为储存氢能的巨型“仓库”。近日,由中盐集团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大规模盐穴储氢”主体工程在江苏常州正式开工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在基于盐穴的大规模储氢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 天然气价格改革“关键一子”落地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在“中间”环节取得重大突破。

  • 海浪变身“移动充电宝”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它高27米,重约6000吨,平面面积超3500平方米,相当于约8个篮球场大小。

  • 多元并进活力迸发 电能在“全国一盘棋”中奔流不息

    市场壁垒化为通途,电能在“全国一盘棋”中奔流不息,见证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从区域分散向全国统一规范运行的重大历史性跨越。

  • 两大电网余缺互济保供应

    12.22亿千瓦、12.29亿千瓦、12.33亿千瓦!8月4日至6日,受大范围高温高湿天气影响,国家电网经营区用电负荷连续3天创历史新高,相当于50多个三峡电站同时发电才能支撑。

  • 全球核能发电量持续增长

    国际能源署在最近发布的《2025年电力市场年中更新报告》中表示,受日本重启核反应堆、美国与法国核电强劲增长以及亚洲地区新建核电项目的推动,全球核电发电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到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和核能将共同满足新增电力需求。

  •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同比增99.3%

    记者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

  • 上半年能源供需总体宽松

    近1.8万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3.48亿个,绿证交易规模实现翻倍……7月31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能源发展“半年成绩单”。

  • 电力负荷为何连创新高?

    今年入夏后,高温开始时间早,从6月中下旬开始电力负荷快速增长,尤其7月以来多个地区电力负荷创新高。根据有关数据,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电力负荷连创新高,最高达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

  • 氢能如何更好赋能传统产业?

    半年左右,工信部两次提及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的应用,将对行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目前清洁低碳氢在这些行业的应用整体进展如何?还有哪些问题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