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记者从北交所获悉,10月17日,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发行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10月以来,A股市场高位震荡。近期,高盛、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发声,在中期维度上继续看好后市。
与外界对险资只投成熟期企业的印象不同,杭州“六小龙”背后也出现了险资身影。
五年来,以科创板、创业板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通过制度创新、融资支持与生态培育,逐步构建起“科技突破—资本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国家外汇管理局22日发布数据显示,9月,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合计1.37万亿美元,环比增长7%。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0.5%。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自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叠加存量政策显效,发票销售和税收收入增速双双稳步回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22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025年,香港ETP(交易所买卖产品,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产品)市场增长强劲,迎来了突破性的一年。截至9月底,香港市场成交额已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资产管理规模按年增长34.1%,达到6535亿港元。
自首单运用定向可转债重组项目落地后,“定向可转债重组”这一新支付方式因“股债双属性”特性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青睐。
当前正值A股三季报密集披露阶段,一批业绩高增长公司受到投资者普遍关注。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目前,共有360家上市公司已披露三季报业绩数据。
日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京发布2025年《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及相配套的全球风险地图。
近期,从国务院常务会议最新部署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发声,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民间投资有望迎来又一轮政策“礼包”。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等指导支持下,农业发展银行高效推进基金设立和投放。截至10月17日15时,基金投放金额突破千亿元,为国家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
有越来越多的银行对“沉睡”账户开展集中清理工作。
近日,中金公司公告称,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获批。同日,金融街证券成功发行首单科技创新次级债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2.39%。
即便脱掉了“上市”外衣,在从严监管的市场生态下,涉事主体依旧要承担相应责任,不会因退市而免责。
中国期货市场再迎里程碑时刻。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10月20日披露,截至10月9日,我国期货市场资金总量突破2万亿元,约为2.0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4%。
在当前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之际,转型金融承接而来,两者互为补充,共同推动着“双碳”目标的实现。
记者20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中国证监会官网近期发布的信息显示,个人养老金基金数量首次突破300只,养老第三支柱产品规模持续扩容。个人养老金制度自启动至今,即将迎来三周年节点,目前这一业务正加速实现质的蜕变。
新增170万亿元!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一笔绿色贷款,带活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正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生动写照。
当前,新型工业化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金融供给提出更高水平要求。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从可信渠道汇总的独家数据显示,管理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14家理财公司(含6家国有行理财、8家股份行理财)中,有13家9月末余额环比下降,合计减少约8700亿元。
近期,证券时报发起“时报经济眼:2025年三季度经济学家问卷调查”,受访者包括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知名院校的权威经济学家。希望调查结果有助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并为下一阶段稳定经济大盘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