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国家外汇管理局17日公布5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数据显示,5月,银行结汇1927亿美元,售汇1814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入6227亿美元,对外付款5897亿美元。
近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公告称,已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1200亿元、1650亿元。
券商发行科创债又有新动作。近日,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以及国泰海通集体公告称,已获得央行批准,将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债。数据显示,这3家券商合计获批额度接近400亿元。
在自由现金流、中证A500以及医疗、消费、红利等主题产品持续发行下,ETF持续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近期,债券型ETF规模突破3000亿元、公募REITs市值站上2000亿元等里程碑事件相继出现。同时,黄金类ETF年内规模翻倍,“固收+”基金规模也重回升势。这四类产品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为基金公司开辟规模增长的新路径。
近期,白银价格持续上涨。6月以来,伦敦银现涨逾10%,每盎司超出36美元,年内涨幅则超过了25%。年内,COMEX黄金累计涨幅在30%左右。
2025年以来,港股IPO市场持续火热,港股“打新”赚钱效应仍在持续。
6月16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关于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规范的通知》,针对市场成员近期反映的低价承销费、低价包销、拼盘投资、利益输送等问题,就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承销有关事项进行通知,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自律管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5月金融数据。5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7.9%。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是由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设立的金融工具。投放方式为三大政策性银行分别设立基础设施基金,主要用途是补充基建、新基建、基础产业和重点民生等重大项目的资本金,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贴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血脉畅通,经济才能身强体健。在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出新招、出实招,打通金融微循环的堵点,畅通金融运行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让金融“活水”更好触达小微、“三农”等客户群体。
不久前,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就如何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作出明确部署。相关政策有何亮点?如何落实落细?我们专访了专家、科技工作者和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8万亿元。截至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70.2万亿元,同比增长6.7%,人民币贷款余额266.32万亿元,同比增长7.1%。
在全面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和深化金融法治的背景下,各方呼吁加快出台存款保险法,补齐制度法治短板,明确职能边界与触发机制,使存款保险真正成为“防未病、治已病”的制度工具,推动形成高效协同、动态响应、依法运行的金融风险处置新格局。
在各类银行存款利率密集调降的5月,银行理财继续维持规模净流入。
2019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宣告开板。六年来,科创板以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反哺科技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中国路径。
尽管市场期待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尚未正式公布,但地方政府在5月中下旬围绕新工具开展的政策解读暨项目申报工作宣讲会已部分“剧透”,也预示着新工具的官宣已然临近。
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6月11日,上交所组织召开“科创板八条”一周年投资端座谈会,基金管理人以及保险、券商、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机构代表参加。座谈会上,与会机构就科创板指数化投资、ETF高质量发展生态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
截至5月末,全国已发行置换债券超1.6万亿元,完成今年2万亿元存量隐性债务置换额度的80%以上,推动债务置换政策效能持续释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中的多项目标。“十四五”时期,我国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构建起多套上市标准,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回馈投资者,持续加大分红和回购力度,市值管理意愿提升。
日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与《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两项新规旨在整治收单外包市场长期存在的违规转包、信息泄露等乱象。
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年初加快发行、重大项目密集开工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今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向好,但部分与基建相关的高频数据以及建筑工地资金到位率表现偏弱,显示出扩大有效投资的动能有待充分释放。
科技日新月异,催动金融加快赋能。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金融与科技将加快“双向奔赴”,进一步夯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金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