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列表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 科创债3个月发行超8800亿元 中小机构、民企加速进场

    科创债新政落地已满3个月。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在这3个月时间里,科创债新发规模高达8831.59亿元(含拟发行金额)。其中,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新发债券规模占比近36%。

  • 融资平台转型提速 “不合格者”将彻底清退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加快剥离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部署后,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提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的新要求。

  • 用“真金白银”夯实投资者回报根基

    近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2025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榜单,涵盖现金分红总额、股利支付率、股息率三个维度。该榜单的出炉,不仅是对上市公司分红表现的一次全面盘点,更是资本市场持续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的重要体现,具有多方面的深远意义。

  • 财税金融加力 促进发展增“绿”

    在践行“两山”理念的创新实践中,财税金融强化引导、支撑作用,以新机制、新产品和新服务探索支持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擦亮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信创改造项目密集招标 银行业大力推进系统自主可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银行业正加速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的国产化替代。在“数字中国”政策引领下,信创改造项目正密集落地,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区域性银行,都力图实现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全面自主可控。

  • “数据孤岛”串联成链 支撑小微信贷精准直达

    去年10月以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依托工作专班打破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壁垒,让金融机构能更精准刻画小微企业画像,提高定价能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现风险更可控,推动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在持续迭代自有数据模型,通过深度挖掘资金账户往来数据,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精准地送到小微企业身边。

  •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路线图”发布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涉及面广,各领域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金融服务供给情况也不同。《意见》对照新型工业化重点任务,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受访专家认为,《意见》通过资金供给多元化、风险管理精细化、服务场景生态化、政策引导精准化,实现“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 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本报北京8月5日电  (记者吴秋余)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 银行业锚定“五篇大文章”不放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本期《多维度解析“五篇大文章”》系列报道聚焦银行业,呈现其在锚定“五篇大文章”目标中的实践成果,并梳理发展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为银行业更精准地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五篇大文章”落地提供参考。

  • 全面拥抱科技创新 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

    改革与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相伴相生。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批标志性改革在上半年一一破题,资本市场通过适配性改革,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新上市的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 1名投顾服务超2800人 人才荒倒逼券商升级培养体系

    向买方投顾转型是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核心命题,而投顾人才正是答好这个问题的关键一环。目前,证券行业投顾人数已经突破8.28万人。

  • 政府专班联动协调 架起小微融资“高速路”

    “以前去企业走访谈金融服务,一些企业会以为我们只为推销贷款,有了这个机制后,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起上门了解企业的金融需求,能获得企业更多的信任,企业和我们的交流也更细致深入。”温州银行平阳支行工作人员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 熊猫债发展势头强劲 人民币国际化再添新动能

    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熊猫债发行规模已超千亿元。外资愿意来境内债券市场以人民币融资,甚至越来越多的外资投资者到境内认购熊猫债,说明人民币配置价值正日益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 筑牢韧性根基 打造资本市场“稳”字标签

    这个夏天,中国股市升腾着澎湃活力,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上证指数持续震荡上行,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随着2025年走过半程,我国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市场韧性增强,预期改善,“稳”成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半年的标签。

  • 创新品种多 绿色债券发展势头足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我国围绕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三大功能,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 顺周期ETF大举吸金 基金经理三大维度布局“反内卷”主线

    近期,“反内卷”政策东风劲吹,促使A股市场相关主题行情持续发力,钢铁、水泥、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板块集体走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钢铁ETF近一个月涨幅超18%,光伏ETF、煤炭ETF等也涨逾10%。

  • 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超30万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7月2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募集资金36.72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 肉牛数据变身抵押资产

    作为黑龙江的畜牧大县,龙江县肉牛饲养量较高,是齐齐哈尔烤肉产业的重要根基。但资金短缺,始终是套在养殖户和产业发展脖颈上的一道枷锁。

  • 什么是“反向开票”?

    当你卖废品给资源回收企业时,作为卖方,你能从对方那里获得一张发票,“我是卖方,买方会给我开发票吗?”

  • 中国人民银行7月25日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公告表示,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7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 券商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额超3800亿

    近日,中证协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参与科创债主承销的券商达到68家,同比增加23家;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金额3813.91亿元,同比增超50%。

  • 金融监管总局提示警惕“职业背债”陷阱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等话术为诱饵,诱导消费者落入“职业背债”骗局。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

  • 融资余额再上1.9万亿元 资金加速流入三大行业

    近期,A股主要指数连续上涨,融资资金加速流入市场。截至7月22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续创4月以来新高,融资资金成为A股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

  • “组团”购买ETF 年金计划加速配置基金资产

    基金市场再现年金计划“组团”买ETF的现象。将于7月25日上市的富国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前十名基金份额持有人中,有9名为年金计划,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