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将制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纳入其中。
4月以来,中小银行又掀起新一轮“降息潮”。
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两个品种报价继续保持不变。目前,LPR已连续6个月“按兵不动”。
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于4月24日开闸,首期聚焦20年、30年期品种。同时,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也在多地密集落地。
稳定股市是资本市场当前的关键词。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持续稳定股市”,延续了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和政策中的表述,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股市的呵护之意。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对外发布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文,推出18条重点举措强化金融对“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能力,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关于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 提升监管质效的指导意见》,围绕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化解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强化风险防控、提升监管质效等方面,提出了16条意见措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严格落实分级保障责任,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近两年北京新设立8只百亿级政府投资基金,涵盖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领域;去年7月成立以来,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以36.5亿元的出资撬动172亿元社会资本……
手机解锁、小区刷门禁、车站安检……很多时候,只需在摄像头前露一下脸就能完成身份验证。然而,“刷脸”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因人脸信息泄露导致的个人财产损失、隐私权名誉权被侵犯等问题。
2024年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上市公司年度分红预案相继出炉,截至4月17日,最新分红总额已经突破1.1万亿元大关。
回购增持已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市场波动时期,回购增持能够提供增量资金,有效应对短期冲击,稳定投资者信心。近期,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增持公告,积极运用回购增持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近一年来,国内创投行业迎来了一批亲密的“新搭档”。在政策鼓励和转型升级双重驱动下,商业银行开始携手创投行业加速迈向一级市场,发挥信贷资金优势,与股权投资互相补位,共同助力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
国际贸易博弈策略已从单纯加征关税转向“科技+贸易”混合战。
近日,上市公司外高桥(600648)公开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情况报告书。在该报告书披露的共计11家发行对象中,“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赫然在列。
2024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向低碳、包容性方向转型,中国上市银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也取得了突破。
备受关注的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迎来新进展。
在股市震荡加剧、债市利率下行的情况下,高股息、低波动的银行板块成为资金关注的“香饽饽”。
随着公募基金2025年一季报密集披露,首批科技主题基金调仓动向浮出水面。
昨日多只宽基ETF尾盘放量翻红,引发市场关注。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放量的ETF都曾受到“国家队”偏好,可能是“国家队”再次出手,为市场注入信心。
从绝对数量上看,银行网点正在“瘦身”,但从质量上看,银行网点持续“强体”,探寻数字化生态下的新定位。
年报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网点的“瘦身”计划仍在持续推进。
根据财政部最新安排,2025年首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都将在4月24日招标发行。
今年以来,沪深两市ETF资金净流入约2000亿元,其中沪市ETF净流入近1300亿元。2024年,两市ETF净流入约1.2万亿元,其中沪市ETF净流入8400亿元。
在股权融资遇冷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业务成为券商投行寻求收入新增量的主要路径之一。不过,从目前已披露年报的25家上市券商对比来看,这一业务的格局可谓“悲喜两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