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金融 > 列表
  • 被动资金“不被动” ETF渐握A股定价主动权

    公募基金对A股的定价权,正逐步转由以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为首的被动基金承接。ETF投资不断崛起,这种趋势正深刻重构A股的底层投资理念,市场投资生态正悄然生变。

  • 资金申购热情高涨 宽基指数产品频发“限购令”

    基金再下“限购令”。9月底以来,随着市场显著回暖,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参与热情高涨。数据显示,包括沪深300ETF、中证100ETF、北证50成份指数在内,作为投资者跟踪市场行情利器的宽基指数产品已经频频发出“限购令”。

  • 央国企分拆重组如何走出新路径?

    “并购六条”实施以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情日渐高涨。

  • “A+H”骤然升温背后 蕴藏企业国际化“雄心”

    2024年以来,“A+H”骤然升温。目前,港股市场已有150只“A+H”股,虽然今年以来仅有美的集团和龙蟠科技成功完成H股上市,但向港交所交表申请上市的A股公司数量却在持续攀升。

  • 首批14家证券公司试点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

    记者从中国证监会获悉,1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深圳市分行,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深圳监管局联合公告,14家证券公司成为首批试点参与“跨境理财通”的证券公司。

  • 四川成都大力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

    四川省成都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云平台——“科创通”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前三季度国开行发放基础设施贷款9376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基础设施贷款9376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稳步提升,积极支持网络型、产业升级、城市、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

  • 财经新知:什么是房地产项目“白名单”?

    什么是房地产项目“白名单”?专家介绍,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即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以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信用、财务等,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

  • 财经观: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系列金融政策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形成合力,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 财经眼: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完善货币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再贷款、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切实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 助力养老金融发展 险资加快布局“医康养”产业

    当前,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实施健康中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过程中,人民群众对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断提高,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释放。

  • 三季度末券商持股市值近500亿元 新进171股

    10月31日,被称为“牛市旗手”的券商板块异动,东方财富、同花顺一度大涨超10%,第一创业、天风证券涨停,东北证券、长江证券、国海证券涨超5%,证券主题ETF也普涨。

  • ETF与场外主动管理基金有什么区别?

    ETF与场外主动管理基金有什么区别?

  • “优创新、焕新质、促转型” 创业板并购重组亮点纷呈

    2024年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迎来15周年。15年来,创业板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主渠道作用,“优创新、焕新质、促转型”,发展亮点纷呈。

  • 沪市公司经营业绩边际改善 重新步入上升轨道

    截至10月31日,沪市2265家上市公司完成2024年三季报披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7.48万亿元,同比微降1.2%;实现净利润3.61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8%、2.2%,增速较上半年由负转正,重拾增长。

  • 上市险企三季度业绩骤增 新准则“放大效应”须重视

    “9·24行情”启动后,市场预期上市险企三季报表现优异。五大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合计净利润达3190亿元,同比大增78%,创历史之最。其中,中国人保单季盈利暴增20倍,中国人寿大增17倍。

  • 9月境外机构和个人增持境内股票逾6500亿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最新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情况显示,2024年9月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31347.18亿元,自2023年10月以来首次单月规模超3万亿元,较8月大幅增长6575.6亿元。

  • 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规模5000亿

    10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10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5000亿元,实现了工具创设后的高效落地。

  • 9月债券市场发行超7.6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9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9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76031.5亿元。

  • 推进金融创新 助力服务升级

    新征程上,江苏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为抓手,以龙头企业带动和产业链融合为路径,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新机制下重定价周期怎么选?

    10月31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从11月1日起对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实行新的定价机制,借款人可与银行自主协商、动态调整存量房贷利率,重定价周期最短可调整为3个月。这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发布的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要求落地。

  • 供需两侧发力,房地产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一系列房地产金融政策持续优化,从供需两侧发力,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 五矿期货荣获2024年郑商所“投教先锋”团队称号

    10月30日,郑商所举办的2024年“期货影响力——郑商所‘投教先锋’”评选活动圆满落幕。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五矿期货凭借其在投资者教育工作中的卓越表现和突出成就,荣获“投教先锋”团队称号。

  • 时隔13年,京东接入支付宝!互联网大厂“拆墙”对市场有何影响?

    10月29日晚间,支付宝方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京东商城目前已开通支付宝支付,一些用户已经顺利完成了支付”。此前,淘宝天猫曾分别表示计划新增微信支付能力,并在9月12日起逐步向所有卖家开放微信支付。

  • 消费电子复苏 多家公司净利倍增

    在全球多地经济逐渐复苏、生成式AI等因素驱动下,消费电子终端市场持续复苏,带动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