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国际社会能从中了解中国经济动态,读懂中国经济的“稳”与“进”。中国两会期间,多位国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向上、结构向优、动能向新,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更多确定性,创造了更多新机遇。
大家认为,报告中提到的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前瞻性强、针对性足、操作性好,有利于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要真抓实干、团结奋进,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精彩华章。
怎样看待中国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如何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各项暖民心、惠民生部署举措如何落到实处?这些问题,牵动海内外关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求学、创业、工作、生活。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立体的中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人工智能会取代你我吗?这一话题引发热议,有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正赋能千行百业并逐渐取代人工,还有代表委员认为要加强学习,无须过于担忧来自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竞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会内会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会内会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3月5日,湖北代表团驻地,湖北省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代表手攥一沓明信片,逢人便会递上一张。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记者访代表委员,探相关民企,看各地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融资难题,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不断激发民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释放的积极信号,积极评价中国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的成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向世界传递希望和信心,带来共赢和繁荣。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完成好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会外走访企业生产与项目施工一线,记录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会内采访代表委员,倾听他们的好建议、好提案。
服务越暖心,企业越有信心。政府服务更优,不仅能为企业减负,让企业安心省心地经营发展,还能为企业鼓劲,让企业有勇气“下更深的海、出更远的海”。
一个行业的变迁,照见发展的大势。今日之中国,是创新浪潮奔涌、发展动能澎湃的中国。我国全球创新力排名持续攀升,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社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千头万绪,千家万户,映照其中的是大国之大、大国之重。社区里的那些事儿,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牵挂。
3月6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记者会举行,5位部长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或是带着沉甸甸的调研成果,或者带着热切的产业期盼,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将目光锁定对“内卷式竞争”的治理,“反内卷”成为高光词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走上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部长通道”。李云泽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做好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一词20余次,金融从业者对此极为关注,多位行业大咖就此分享了专业见解,期待为经济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清晰的任务书引导各地政府以实际行动缓解“焦虑”。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两会时间”里,世界更清晰地听到中国经济拔节成长的声音,感受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动力,增强合作共赢的信心。
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回应金融领域热点话题。
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聚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经营主体创造广阔发展空间,回应了市场关切。
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一组组数据和案例,展现我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有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