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要闻 > 列表
  • 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直通两会)

    如何做到“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哪些难点,该怎样克服?如何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平台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全国两会期间,记者会外采访企业、院所,看做法、探需求;会内倾听代表委员,聊想法、话建议。

  • “要继续往前跑,一定会做得更好”

    未来已来。今天的中国似乎有一种“魔力”,正把一个个“神话传说”变成“时代传奇”。这份“魔力”背后,是“越难走的路、越想走一走”的雄心壮志。

  • 国企民企负责人共话信心(话重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问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记者连线会内会外,对话国企民企负责人、专家学者,展望行业未来,共话发展信心。

  • 今年GDP预期目标为何定在“5%左右”?

    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目标都很受关注。这个目标有啥作用?今年的预期目标为何定在“5%左右”?

  • 创新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现场·代表通道)

    一颗螺丝钉引起的烦恼,警醒马新强必须走自强奋斗的道路。潜心攻关、奋起直追,华工科技成功研制出汽车白车身激光焊接装备,促使国外同类产品调降价格。成绩背后,秘诀何在?

  • 第二场委员通道,关注身边也关心明天(现场·委员通道)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位委员接受了记者采访。

  • 新一波“民生红包”,请查收!(融视点·小经跑两会)

    代表委员们表示,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件民生小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民生红包”,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政策落实落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推动经济长久迸发活力的重要路径。”湖南省衡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代表说。

  •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文旅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四川省乐山市委书记赵波代表说。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代表说,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优化营商环境是“牛鼻子”。

  •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山东省临沂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宝亮代表说,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委员说,中国海油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和海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 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

    “我国信息通信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跃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说,要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加码,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代表说,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能源电力‘含绿量’不断提升,但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需要坚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电力供应的多元充裕。”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委员说。

  • 消费主引擎 动能更强劲(热议)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如何进一步增加优质供给,激发更大消费潜能?代表委员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 为AI赛道发展系好“法治安全带”(民声连麦)

    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人们感慨:“未来已来”。如何通过立法让AI发展既驶上“快速赛道”又系好“法治安全带”?记者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

  • 两会好声音

    建议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开展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投入。

  • 两会今日谈:国之大,在“一撇一捺”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人民幸福安康。这其中蕴藏“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辩证法。“物”是手段,“人”是根本。

  • 面向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怎么“+”(热点聚焦)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产业持续壮大,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最近,记者奔赴工厂一线、养老机构、田间地头,连线会场代表委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变革。

  • 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 ​怎么看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多年来,这一目标都是“3%左右”,今年比往年有所下调,该如何看待这一调整?

  • 政协委员跨界履职 答好建言献策“附加题”

    目前,多个省份正在探索建立跨专委会、跨界别履职机制,推动有事共商、资源共享。委员们通过跨界调研和讨论,打破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壁垒,从更宏观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是做好建言献策的“附加题”。

  •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如何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以高素质创新人才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格外关注、重点讨论的议题。

  •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5%左右增长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 多项政策加力提高“民生温度”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对于今年中国能否实现5%左右经济增速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会上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