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1月28日至2月4日),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54.16亿笔、金额9.78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国债收益率整体震荡下行,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投资者结构保持多元化。
老百姓的“小日子”里蕴藏着普惠金融的大文章,岁末年初,记者探访各类经营主体,感受一单单生意、一场场丰收、一笔笔消费背后涌动的金融活水。
23日,国新办就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针对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部署,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
截止到去年底,商业银行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是5.03万亿元,超过了原来预计的4万亿元的预期目标。截止到1月22日,贷款金额又增加了5700亿元,房地产“白名单”项目的贷款金额现在已经到了5.6万亿元。
全球市场融资回暖,推动主流国际投行的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持续改善。
险资设立的私募基金类型正逐渐多元化,并购基金案例又增加了。
近日,多家外资巨头对2025年的中国市场投资前景发表了观点。机构指出,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中国市场的整体投资潜力依然保持强劲。
1月22日,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首批12家公募上报的科创综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正式获批。
2025年开年,AI行情继续主导市场,重仓基金的动作也备受市场关注。
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
近日,《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多项举措,着力打通影响中长期资金长线投资的难点堵点,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
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协同构建完善全国社保基金、保险、年金、理财等“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
你买过银行理财吗?过去一年收益如何?日前,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
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6%,贷款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经覆盖了约1 3经营主体。
2024年,A股企业回报投资者的意识达到新高度,分红、回购规模双双达到历史高位,然而两者之间的规模相差十余倍,与全球资本市场平均比例相差较大。
随着全年保费收入陆续发布,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可见端倪。
临近春节,又到了操作国债逆回购挣过节红包的时候。近日,国债逆回购年化收益率大幅飙升,1天期品种甚至一度突破4.1%。
1月21日,全国首个以并购基金为主导的组织——深证并购基金联盟正式宣布成立。同时,规模为40亿元的并购基金也落地深圳。
2024年以来,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一系列政策激活并购重组市场活力,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新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海外并购活动也在日渐升温。
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规范更加明确。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划定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伴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产业链的投融资明显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