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规模以上轻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6万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9.1%,轻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2024年前11月,我国软件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122903亿元,同比增长10.7%;利润总额14822亿元,同比增长9.2%;出口510.1亿美元,同比增长4.8%。
2024年,国家铁路发送旅客40.8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8%;发送货物39.9亿吨,同比增长1.9%,连续8年实现增长,日均装车首次突破18万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落实“两新”政策?如何探索布局首发经济?如何更好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新年伊始,记者到一些城市进行了采访。
记者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今年元旦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80.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

自动化码头长什么样?为何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记者走访多个港口及运营企业一探究竟。

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行后,“八纵八横”高铁网主通道建成投产约81%,在建规模约14%,骨架网加密成形。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月2日,新年首个工作日,24小时的时间刻度里标注着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挺膺担当的奋斗印迹。
从2024年电商大促“双11”“双12”的数据来看,直播电商的热潮似乎正在“退烧”,曾经席卷全网的直播带货现象渐渐冷却。
2024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先行指标和高频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供需两端保持扩张,为2025年1月经济行稳向好奠定了基础。
探第一家店、逛第一次展、看第一场秀,冲着“首发”来尝鲜……近年来,我国首发经济持续发展,地区首店、全国首店等消费新场景吸引着人们打卡娱乐、休闲放松,也凸显出城市商业的独特魅力。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品种审定公告,推出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抗虫棉新品种。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2024年12月30日,桂西北治旱百色水库灌区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工程转入运行管理阶段,开始发挥灌溉和供水效益。
随着2024年步入历史,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组合拳”的增量政策之一,以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政策的落地进展备受关注。
全球宏观变局加速演进,突发地缘事件频繁显现的2024年,国际有色商品市场表现抢眼。
抢装潮和价格战之后,风电装机大年或将在2025年到来,量增价稳利好产业链盈利修复。从中长期来看,深远海风电开发陆续出现实质性进展,有望打开海上风电成长空间。
2024年是我国创新药发展波澜壮阔的一年,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创新药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大关。
回顾2024年,餐饮行业在挑战与机遇中迎来了新的变革。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行业进入新一轮洗牌期,整体发展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2024年最受关注的科技热点,人形机器人当属其一。
2024年中国酒店、旅游市场呈现出诸多变化,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周边游、出境游需求旺,新型文旅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消费稳步提升。展望2025年,在政策预期之下,餐饮文旅政策扩容或有望带来需求回暖和量价拐点。
2024年,在AI、政策等因素驱动下,消费电子行业稳步复苏,手机、PC、平板等重要品类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同比正增长,AI眼镜、智能手表等品类也加速破圈。
2023年开启大模型元年,“基座阶段”正式搭建;2024年大模型应用正式起跑,AI软件硬件齐头并进。随着AI从各个维度对工作和生活的渗透,AI应用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期,带动人工智技术商业化向纵深演绎。
据了解,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目前已在深圳89处关键站点部署了101台无人机机巢,将36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纳入覆盖范围,率先在全国实现超大城市电网输电线路无人机机巢自主巡检全覆盖。
连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铁31日开通运营,乌兰察布至大同南站最快40分钟可达,呼和浩特东至太原南站最快3小时12分钟可达,晋蒙两省区间新增一条高铁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