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让体育流量变文旅增量

    辽阔草原,牧民们身姿矫健,与游客共赴那达慕之约;椰林树影,队员们起跳扣球,“村VA”赛出国际范儿;青海湖畔,骑行者追风逐梦,饱览壮美风光……暑期,各地体育赛事活动精彩纷呈,人们参与其中,体验风土人情,享受运动乐趣。

  • 国产盾构机创水下掘进最深纪录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掘进任务,顺利抵达海平面下106米,这是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的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 自动驾驶,让货运更智慧

    近年来,江苏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产业助力持续增强。

  • 7月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7月份经济整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多方面亮点。

  •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立秋过后,广袤的黑土地上散发着丰收气息。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不断为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积聚力量。

  • 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朝着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迈进。

  • 新职业新故事:采集动作数据,让卡通形象更真实

    怎样让一个由人虚构的卡通角色,从静态到行走,再到跳跃、转体,甚至伴随音乐翩翩起舞?北京乐异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晟辑说,过去这是一个繁琐且浩大的“工程”,而现在,数字孪生应用技术的广泛运用,让所需步骤和时间大幅缩减。

  • 跨境电商企业探讨出海新路径

    8月16—18日,为期3天的2024中国(广东)—RCEP成员国跨境电商交流会暨中国(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在广州举行,1000多家国内外平台及跨境电商行业产业链企业参加。

  • 外贸新动能加快培育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同比增长5.4%。

  • 交邮融合 快递进村

    前半段是客舱,后半段是货仓,货仓里还有冰箱——这是一辆特殊的公交车。上午8点,司机邢小龙把7大袋快递搬上车,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新兴镇客运综合服务中心出发,驶向乡村。

  • 种业振兴基础更坚实

    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3年来,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阶段性任务落实落地,一些基础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 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

    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17日在天津市宝坻区揭牌成立,包括低温电池生产线及配套工厂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低空公共航路设计整体规划等33个低空经济产业相关项目正式签约。

  • 前7月快递业务量同比增23%

    记者从国家邮政局获悉:7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58.0亿件,同比增长20.1%。

  • 经济新方位:新型技能人才如何培育

    如何培育更多新型技能人才?为了更好匹配人才供需,产教融合如何加强?近日,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负责人、多家技工院校和制造业企业。

  • 高质量发展又迈出新的步伐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2024年中国经济走过量增质升的“上半场”,进入值得期待的“下半场”。

  • 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实现全覆盖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长江十年禁渔重要成果,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三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

  • 北京首条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在延庆八达岭长城投入运行

    日前,为提升景区游览体验,增强应急保障能力,美团无人机在延庆八达岭长城景区开通了北京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

  • 今年民航客运量有望创新高

    今年上半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1.9%、9%和18.7%,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达7亿人次,有望创历史最高水平。

  • 养老服务新职业成长空间广阔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19个新职业和28个新工种信息,其中包括老年助浴员、社区助老员等。加上之前发布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健康照护师等,与养老行业相关的新职业越来越多。

  • 向沙地要食物,实现绿富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沙地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哪些食物?发展沙地产业如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 权威发布:7月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8月1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 建大棚种彩椒,回乡当起“农创客”

    大学毕业后,95后青年许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山东潍坊当上了“农创客”。他向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习技术,自己的大棚迎来丰收;他帮助乡亲们走高效智能化种植道路,还搭建种苗网络交易平台;他开设视频账号,帮助农户拓宽销路。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成为新农人。

  • 身边的经济故事:CT检查,价格便宜了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医疗装备企业100强榜单中,我国有十余家医疗装备企业上榜。目前,我国医疗装备领域已形成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与此同时,CT、核磁共振等影像检查费用也在快速下降。

  • 发展乡村游,如何因地制宜

    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是乡村旅游的富矿。近年来,重庆荆竹村立足特色地貌,江西篁岭村依托独特风俗,在科学保护与开发中推出多种旅游产品,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兴旺繁荣。

  • 外贸“质升量稳”基础坚实

    今年前7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对外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尤其在出口端保持了稳中有进的态势。”中国贸促会发展研究部部长刘正富介绍,外贸表现亮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