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四组数据看民营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
中国大模型在经历去年白热化的“百模大战”后,今年又迎来了“大浪淘沙”,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呈现互联网大厂与初创公司“共舞”的局面。
在2025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编辑部评选出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财经新闻,以飨读者。
在2025年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编辑部评选出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财经新闻,以飨读者。
在12月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历时两年多,经过全国210多万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审核和汇总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26日发布消息,长江干线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到40.2亿吨,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
截至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约16.2万公里,其中高铁约4.7万公里、地方铁路超2.5万公里。

端稳“饭碗”,保数量更要保质量,抓生产也要抓生态。从冬种冬管一线看农业生产之变,生产向绿、产品向优、产业向新,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坚实。

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怎样运行?一箱货物如何畅流到底?日前,记者在浙江、山东、重庆等地探访。
冬日的清晨,“南水”从丹江口水库进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渠,一路向北,大约半月后,奔流千里抵京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北京坚持系统观念,科学制订用水规划,珍惜和用好每一滴“南水”。
一列满载成品纸的列车26日从湖南怀化西铁路货场鸣笛启程,沿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下至广西钦州港,货物随后将经海运出口至沙特阿拉伯。
今年7月,武汉市国资委出资成立武汉安居保障性住房有限公司,负责筹集市场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做好首批房源的收购和配租,公司对存量商品房市场进行了细致考察。

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一举两得:既有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供给相对不足的问题,也有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这项政策推进情况如何?怎样落地实施?记者近日走访调研,一探究竟。
记者从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新季秋粮收购进度快、购销活、库存增。截至目前已累计收购新季秋粮超3700亿斤,较上年同期快10%左右。
国务院新闻办12月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关情况。

记者26日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2024年,预计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引航船舶载货量4.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9%、6%。这是长江干线年度港口货物吞吐量首超40亿吨,再次稳居世界内河首位。
山东荣成石岛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平稳运行,从这里源源不断输出的电能和热能,满足着各类能源需求。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12月26日公布。普查全面摸清了我国经济家底,客观反映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获取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信息。
近期,硅料生产企业纷纷宣布减产计划。
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蔺涛表示,总的来说,2023年GDP核实后,2024年GDP总量会有所变化,但是2024年GDP增速核算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按照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资料,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普查年度(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进行了修订。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王冠华表示,近年来,国家统计局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与核算工作,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当中首次增加了数字经济的调查结果。从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4年以来,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一项项工程开工建设,一批批项目稳步推进,为有效需求提供供给,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重大科技成就发布会开源专场近日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办,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24年开源创新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