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评论 > 列表
  • 精准政策为企业添动力

    围绕减税降费、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多地多部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完善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将政府补贴、政府奖励、税收优惠、稳岗就业、人才扶持、融资支持等“政策红包”通过“政策直通车”精准送达企业。

  • 发挥农业保险的支撑作用

    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保障农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

  • 让人脸信息得到更有效保护

    小区门禁、账号登录、超市付款……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便利生活的同时,技术的不规范使用也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挑战。

  • 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首先必须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本期大家谈推出3篇来稿,探讨如何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 算好交通建设投资“两本账”

    今年以来,一个个交通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一张张“施工图”正化作“实景图”。广泛覆盖的公路、四通八达的铁路、星罗棋布的港口、联通内外的机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关系民生福祉。

  • 做实社区养老“关键小事”

    社区养老是养老服务的组成部分,事关亿万老年人晚年幸福,尤须凝聚合力。近些年,重庆探索延伸专业化服务到社区、进家庭。机构承担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开通了面向社区的绿色诊疗通道,使老年人在危急情况下获得救助有了有力保障。

  •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典型案例,涉及“积极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及时制止造谣中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侵权行为”等多个方面,集中展示了人民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成效。

  • 以“链”为名,共创未来

    8月2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进入开幕倒计时100天。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链博会”预计于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北京举行。

  • 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当今世界,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速创新,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才能更好助力经济总体回升向好、赋能高质量发展。

  • 把算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算力融入传统制造业,参与生产过程,可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算力融入新兴产业,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的发展,成为推动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的重要驱动力。

  • 以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聚焦关键问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定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断添砖加瓦。

  • 让新能源汽车充电更便捷

    不断完善网络、提高设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让充电服务更具便捷性和经济性,确保充电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续”,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需要,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 激发本土产业比较优势

    犹记得几年前到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时,当地待客,往往泡茶;如今,一杯手冲咖啡,成为“标配”。“左手咖啡右手茶”,形象标示着普洱市的产业特色。

  • 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废弃地变身小花园、脱皮墙旧貌换新颜,“面子”更好看;下楼有电梯、出门有菜市场、幼儿园,“里子”更好住……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

  • 发挥财税作用 促进发展增“绿”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制度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本手段。从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到加大环保研发投入,从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到提升生态产品价值,从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到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财税不仅是提供财力保障的“钱袋子”,更是引导带动全社会护绿、增绿、谋绿的“指挥棒”。

  • 点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文化产业不仅以“产业之兴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以“文化之繁荣”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 以智慧村务平台促进乡村善治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智慧村务平台建设,将数字化技术融入乡村治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赋能乡村振兴。

  • 让田间冷库“链”通致富路

    为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近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云南省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推动北斗加速融入千行百业

    前段时间发布的《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北斗应用总体规模稳步提升,全面赋能各行各业,产生显著效益。

  • 掌握主动权 须有“金刚钻”

    开展科技攻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要把各方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大幅提升体系化能力。

  • “以供促需”,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建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有关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信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包括北京、河北、辽宁等17个省份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超过九成,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

  • 加快建设双向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日前,中央财办、中央农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出部署,旨在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 拓展机器人应用,造福人类生活

    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开放创新 聚享未来”为主题,14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将携近600件展品亮相,大会还将首次全馆打造“机器人+”制造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极限环境应用等10大应用场景板块,助力推动机器人应用向更深更广拓展。

  • 切实增强民间投资的政策获得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 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聚焦民间投资不敢投、不会投、不能投等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清单一平台”“一库一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力求以“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

  • 释放夜经济更大活力

    作为新型混合消费业态,夜经济不仅丰富了百姓生活,也带动了文旅市场的复苏,成为扩大消费、促进内需的新引擎。要以优质供给和良好环境提高夜间消费的活跃度、便利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