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经得起风浪、受得住考验。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有关数据。前三季度,我国信息通信业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数字化赋能作用稳步体现,数实融合释放新活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很多经常线下购物的消费者会发现,身边折扣零售店铺多了起来,特别是近期,一些比较大的实体零售商纷纷在店内增设专区,试水折扣业态。折扣零售行业“升温”,既是对经营模式的调整尝试,也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采取的应对策略,可谓顺势而起。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10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81.3%,秋收大头已经到手。从目前田间测产来看,我国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中国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上。
近日,商务部发出通知,今年第四季度组织开展“家政服务招聘季”线上直播招聘活动,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消费恢复。
以便民、高效为原则,提高废旧物资回收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可回收利用物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实现“厚积薄发”,离不开强大的定力。保持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产业升级必将结出更多硕果,中国制造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
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是我们扎实做好经济工作的基础。日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中国经济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动力强劲、韧性十足。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
如今,在广大乡村,一项项民俗活动热闹起来,一座座乡村文化礼堂亮了起来,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把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涵养了文明乡风,塑造着乡村的文明新风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怎样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中充分激活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长江文化的魅力?
一块小小的店面招牌,是一家商铺简单直观的“脸面”,是一座城市包罗万象的“门面”。一块有个性的店面招牌,展示着它饱经的风雨沧桑,含有老街巷成长的历史印记,更渗透着这座城市的烟火气息与文化特色。
围绕繁荣矿业市场、吸引经营主体投入找矿,自然资源部门制定出台系列政策,积极凝聚各方力量,全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基础设施托举起来的不只是铁路、桥梁、港口和机场等实务形态,更能擎起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等价值形态,且多层次的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采购贸易以及口岸贸易和跨境电商借助于此可快速溢出经济增长、就业扩张以及民生改善的诸多红利。
在发展乡村产业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机制、模式,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期发布的《中国地热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地热供暖(制冷)能力达到13.3亿平方米。
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国际合作正在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必选项”。
把消费升级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文化内涵为底蕴,国货品牌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如今,在科技创新的竞技赛道,只有在特定领域实现“定点爆破”,才有可能在前沿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积淀。通过“巧方法”形成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集聚各方面的创新资源,才能厚积薄发、掌握主动。
一段时间以来,业态新颖、形式多样的夜市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往打卡消费。与此前相比,现在的夜市不再局限于购物和餐饮,还增添了阅读学习、非遗欣赏、体育健身、社交娱乐等多种新的消费形态。同时,年轻摊主逐渐成为夜市经营者的主力,为夜市发展注入了朝气与活力。
在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全国各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活动,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推广网络安全技能,在全社会营造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日前,海关总署发布了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今年1-9月,我国外贸承压之下平稳运行,规模稳中有增:进出口总值30.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元,同比下降1.2%。
不久前,基于国网智能物联电表架构的电碳表项目在江苏省苏州市投入试点应用。电碳表除了有电流、电压、累计用电量等数据,还能实时显示累计碳排放量数据。
更好发挥工业机器人的撬动作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既要谋基础支撑,又要重应用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