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能源 > 列表
  • 火电厂转型“绿电厂”

    纵观今天国内的火电厂,清洁低排、环境友好已成为突出特点。中国企业以一系列先进技术装备设施,建成世界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掀开绿色火电新篇章。更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更绿色环保运营电厂,成为中国坚定推进能源转型的生动注脚。

  •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效支持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近期,一些海外政客和媒体炒作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这种论调与基本事实和理论逻辑不符,完全站不住脚。

  • 张北柔直工程累计向京津冀输送超300亿千瓦时绿电

    记者从国家电网获悉: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累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超300亿千瓦时绿电,约等于82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 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邕投运

    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

  • 东盟国家扩大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

    近年来,东盟国家数字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东南亚国家各大城市的商铺里,各类数字支付标识十分常见,越来越多当地民众在付款时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 加强国际协作 共促能源转型

    博鳌亚洲论坛利雅得会议近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合举办。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这一主题,来自沙特、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政要、学者、企业家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 去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一百二十四处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2023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统计年报》显示:2023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资金200.72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3年实现正增长。

  • 氢能产业“加速跑” 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氢能作为各个能源之间的桥梁,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未来应聚焦氢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着眼于氢能产业链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聚焦氢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

  • 从原油到金属,大宗商品迎来“牛市”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市场开始回升。市场认为,受工业大宗商品供应紧张、清洁能源技术对工业金属需求高涨等因素影响,后续原油、工业金属等主要能源资源商品价格均有望得到支撑。

  • 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交付

    日前,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交付。红蓝色的圆筒状船体,密集镶嵌着各类设备管线,仿佛一朵在海中绽放的“葵花”。

  • 业界:加快发展新型储能 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发挥主体电源作用的技术,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 国家电投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启动

    29日,国家电投召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十四五”重大能源保供项目推进启动会。

  • 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我国持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一季度,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5.2%;能源库存保持高位,地下储气库充分发挥峰谷调节功能,有效满足采暖季用气需求;能源进口基本稳定,主要能源价格稳中有降。

  • 国家能源局:我国新型储能已投运装机超3500万千瓦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会上表示,我国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3500万千瓦。

  • 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交付

    记者近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完工交付,标志着中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新能源产业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依托丰富的光照资源、广阔的土地资源,制定新能源产业布局,加速推进大型光伏、光热基地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进一步推动柴达木盆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

  • 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大会助力行业可持续增长

    以“双碳赋能 零碳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国际金融与前沿技术论坛暨联盟大会24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结束。与会者探讨如何通过绿色低碳举措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部门可持续增长。

  • 清洁能源占比攀升,为何还要建煤炭产能储备?

    在国家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为何还要建立煤炭产能储备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具体怎么做?

  • “新”力十足 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锂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我国新型储能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 新视点:炼就油气勘探的“火眼金睛”

    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和盐碱滩遍布,中国石油东方物探277队正紧张推进三维油气勘探作业。在卫星导航下,15台高精度可控震源车、6万道G3i采集仪器,正在接收地下数千米的地震波信号。

  • 我国“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4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召开“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提升工作会议。会议介绍,2023年我国“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政企协同、便民利企、高压办电、可靠供电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 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绿色”动能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一大批清洁能源工程项目建设有力推进,为端牢能源饭碗、加快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也为有效需求提供供给,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发掘氢能多元应用潜力 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氢能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这是氢能产业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 去年我国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日前,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显示,2023年我国储能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储能技术发展迅猛。

  • 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海试应用成功

    记者1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体式水下井口系统在海南文昌海域海试应用成功,该系统可使水下钻井时的表层建井阶段提速超40%,推动海上油田更加经济有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