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保税维修业务忙

    在海南,进境飞机可享受进境维修免保证金、加注保税航油、维修航材免税等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

  • 市场监管总局两年试点委托审查经营者集中案件800余件

    市场监管总局自2022年8月1日启动试点委托北京、上海、广东、重庆、陕西五省(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两年多以来,共委托5个试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经营者集中申报854件,委托案件占同期全部简易案件的比例达57.74%。

  • 家电业抢抓机遇发展势头好

    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家电业是工业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这一产业何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更好激发家电市场对扩内需、稳增长的作用?记者采访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企业。

  • 前三季度快递业务量突破1200亿件

    记者23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今年以来,邮政快递行业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

  • 一桥连三地 融合发展加速度

    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6年来,车流量客流量纪录不断刷新,成为大湾区人员和货物往来的“大动脉”,有力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 权威发布: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亮点足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都有哪些亮点?重点行业发展态势如何?10月2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等介绍了有关情况。

  • 消费万花筒:探索出口铁公联运新模式

    10月16日,一批农用机械设备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出发,在喀什换装公路运输,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出口至乌兹别克斯坦,这是新疆发出的首趟出口铁公联运班列。

  • 消费视窗:家门口的消费更便利

    买早餐、寄快件、修家电……社区消费,一头连着居民生活质量,一头连着大小经营主体,便捷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也让城乡经济“微循环”更畅通。

  • 新视点: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近年来,资源型地区补齐民生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等任务扎实推进,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 三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超10亿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三季度,铁路货运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0.04亿吨,同比增长3.8%,创单季度货物发送量历史新高,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北京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22日召开新闻通气会,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 新一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成果发布

    10月22日,第三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在京召开。联席会发布了包括《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报告(2024年)》《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指引》在内的新一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成果。

  •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取得良好成效

    记者从22日在南京举办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上获悉:《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5年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取得良好成效,累计组织112个单位开展了618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 让更多人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5年来,我国已有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1400余项诊疗技术在受援省份得到应用,跨省、跨区域就医明显减少,为实现“看大病在本省解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楼市一线探变化

    观察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房地产市场的积极变化,房产中介是一扇重要窗口。10月20日,记者走进北京链家新澳洲康都门店和朝阳亚奥签约中心,在房地产市场一线感受政策成效和市场变化。

  • 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

    22日,在新建浙江宁波至舟山铁路金塘海底隧道舟山侧,海平面下42米深处,“定海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堤,由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开启“穿海之旅”。

  • 各地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在扩内需、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 工业韧性强 新质生产力成重要支撑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宏观经济数据,工业成为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亮点。

  • 平衡经济价值与功能价值 央企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国资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 做活“林下”文章 森林“粮库”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发展森林食物,不与粮争田、不与农争地,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 青山绿水间 共享“发展颜值”增加“绿色储值”

    “生态园太美了,骑车的时候还可以看风景。”深秋时节,大庆油田万亩“零碳”生态园区,水面波光粼粼、周围绿树成荫,年仅8岁的最小骑行者王晓圆脸上洋溢着笑容。

  • 目标“5万亿”,循环经济驶入“快车道”

    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98家央企,也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首支“国家队”。

  • 经济聚焦: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截至目前,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到229家,遍布31个省份。记者走进广东广州、河南郑州、重庆等地的国家级经开区,探访经开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 水稻“住楼房” 沙漠收获忙

    新疆和田,一座座温室大棚矗立在漫漫黄沙中。走到跟前,里面一派生机盎然,各种植物吸收着光热资源,萌芽、生长、开花、结果。

  • 快递下乡 投递幸福

    自2014年启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以来,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日渐完善,农村快递服务通达率显著提升。邮政快递网络服务不断下沉,有效畅通了城乡经济循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