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
“五一”假期,各地购物商圈人气十足,各大商场迎来客流高峰。天津古文化街、上海陆家嘴、成都春熙路等商圈特色消费活动丰富多彩。
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消息,2024年4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4%,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浪潮中,传统制造业并未停滞不前,而是以智能化升级乘风破浪,成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
从1984年到2024年,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迈上新台阶、焕发新生机。
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发布数据:一季度,全国共生产黄金139.184吨,黄金消费量达308.905吨,同比双双实现增长。
“目前,主骨架空间布局已基本完成,路线里程超过26万公里,建成率约90%,已连通了全国超过80%的县,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人口总量。”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侯振兴说。
记者从29日举行的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超19万人次,超过去年全年运输量,预计我国邮轮运输市场将继续稳步回升。
4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季度能源形势及新型储能发展等情况。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迎峰度冬保供任务圆满完成,全国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文生视频大模型、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在今年的中关村论坛上,人工智能是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作为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的平行论坛之一,以“共建创新共同体,赋能美好京津冀”为主题的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成为关注的热点。与会者围绕三地协同创新这一话题深入交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积蓄创新势能。
4月25日至29日,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发布研究报告、标准规范、榜单、指数、倡议等近100项成果,促成309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约673.17亿元。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以及配套活动圆满完成,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29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卡塔尔能源集团在京举行18艘全球最大27.1万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项目签约仪式。
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125亿元,投资规模保持高位运行,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运输结构不断优化,配套服务持续改善,有力推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更加畅通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5G工厂、智能生产线稳定运转,国产大飞机、国产大邮轮上天下水……大国重器的产业基础能力持续增强,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在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启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第二阶段工作。
4月26日,作为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分论坛的2024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坚持绿色发展,倡导绿色消费”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绿色消费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深入探讨。
4月29日,2024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政府主管部门代表、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等与会嘉宾深入交流研讨,共享经验成果。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铁路“五一”假期运输今日全面启动,自4月29日至5月6日,为期8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44亿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5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2100万人次。
记者从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今年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继续保持了去年以来的稳健发展态势,行业运行开局良好,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表现。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各地劳动者在重大工程建设一线加紧施工,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文本指令“瞬间”生成视频、智能语音识别方便快捷、智能制造“硬核”高效……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在华经营展业情况如何?外贸发展势头怎么样?在外中国企业有哪些诉求?4月28日,中国贸促会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
近日,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MAXHUB会议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灵活搭配显示、视频会议等9个子系统,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对会议平板设备的需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历经多年努力,成功研发出数字低碳渔仓技术,助力水产养殖绿色、智慧、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