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2024国际消费季暨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

    2024国际消费季暨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仪式及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上海站、第三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论坛,于27日晚在位于上海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举行。

  • 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公布

    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

  • 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 中国移动发布一体化算力网络领航数智产业行动计划

    4月28日,中国移动在其2024算力网络大会上正式发布一体化算力网络领航数智产业行动计划,集中展示在算力、算网、算数、算脑等方面的发展成果,并宣布将推动算力网络加速迈向算网3.0新阶段。

  • 中资跨境电商风靡全球 新兴市场成新增长点

    几元一套的穿戴式美甲、10元一本的婴儿布书、20元一块的电子表、300元的太阳能户外照明灯……这是近日在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活动现场,众多商家展示的商品。当天,数百家跨境电商卖家和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了面对面的对接。

  • 锐财经: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0042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同比增长5.9%。

  • 落实“双碳”行动 建设美丽中国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各地区各部门锚定目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 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锚定目标,砥砺前行。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姚期智任院长

    4月27日,在清华大学113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机制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 深度观察:粮食增产提质在行动

    眼下,春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大面积提升单产,优化品种品质,各地全力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本报记者走进春耕一线,探访各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实践,触摸广袤田野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

  • 让更多建筑“绿”起来 绿色建材下乡迎利好

    能发电的光伏板成为楼房墙体;太阳能供暖“走进”千家万户;节水节电新产品备受欢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绿色建材产品涌现,助力节能降碳的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 “近场业态”活力迸发 激发消费市场新潜能

    线上买菜线下直达、社区生鲜全天营业、生活服务近在咫尺……近年来,作为“一刻钟便利生活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以社区为核心的近场零售业态表现亮眼,为消费者提供了“按需履约”的高确定性、个性化服务。

  • 打造新名片 家居行业探索绿色智能新发展

    从出口表现稳定的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到出口突破万亿大关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当前,中国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具有绿色低碳、高附加值等特质的产品出口势头良好。

  • 商务部:“五一”假期将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商务部25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五一”假期临近,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消费促进工作的决策部署,更好统筹“消费促进年”各项工作,为“五一”假期营造良好氛围,满足群众节假日消费需求,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 中关村论坛“含科量”拉满 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

    “科技办会”一直是中关村论坛年会坚持的特色理念,也是论坛的亮点之一。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4月25日开幕。4月24日,证券时报记者走进论坛现场,体验论坛智慧服务的新特色。

  • 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完成出海运输任务

    4月23日,全球最大江海移动船坞——4.5万吨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四航永兴”号在江苏通州湾成功运输全国最大最重海上风电安装平台浮装出海。    

  • 消费万花筒:“供销+公交”疏通脉络

    菠菜2元1斤、草头6.5元1斤……早晨7点多,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东盾村村民徐建良准时将自家菜园里采摘的新鲜蔬菜运往村里的蔬菜统一收购点。“过去要自己蹬着三轮车到处吆喝叫卖,如今开通了‘农蔬直通车’,在家门口就把菜给卖了,价格还合适,真方便。”徐建良说。

  • 消费视窗:消费市场潜能持续释放

    一季度,市场销售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升级类商品需求持续释放,网络购物对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供给新,人气旺,动力足,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7%,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去年民用无人机交付超317万架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超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

  • 产经观察:物流降成本 发展增效益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构建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物流降本增效取得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 我国法人和其他组织数量达到1.88亿

    记者22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截至目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已积累1.88亿个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基本信息,同时包括36个机构类型、22个专题数据库、10多个数据资源加工模型和处理程序。

  • 国产化率首超50% 工业机器人进出口形势逆转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到52.45%,从销量口径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

  • 城市更新给房地产“机会”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热度逐渐上升,与之相关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行业在策划布局、资金运作、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探索不断趋于成熟。与此同时,城市更新的“经济账”也摆在了“操盘手”的案头。

  • 中间品贸易跑出“加速度” 推动我国迈向贸易强国

    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延续复苏态势,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增强。具体分析来看,以“中间品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跑出“加速度”,在外需回暖的大背景下成为外贸新增长点,推动出口回升向好。

  • 国际航线“上新”,释放啥信号?

    4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北京大兴-利雅得航线首航,标志着中国内地至沙特阿拉伯首条定期直飞的客运航线正式开通。进入夏秋航季,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将新开国际航线,增加热门航线班次。国际航线“上新”,背后有哪些因素推动?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