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让白花花的盐碱地产出金灿灿的收益

    农业农村部联合各地各部门和研究机构,积极推动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耐盐碱品种的研发、试验和推广,深入推进耐盐碱作物育种攻关和品种审定,持续强化品种示范推广,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盐碱地治理,让白花花的盐碱地产出金灿灿的收益。

  • “中国建造”更智慧、更高效

    发展智能建造,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拉动内需、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力抓手。

  • 工地上,机器人“工友”来帮忙

    深圳工业软件园项目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总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建造机器人、物联网等新技术贯穿施工和监管全过程,不断解锁“数智建造”新可能。

  • 冰雪经济“热”起来 “冷资源”释放经济新活力

    雪板飞驰,雪镜闪耀,头盔紧扣,雪友们在雪道上纵情驰骋。近日,随着雪季拉开帷幕,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一处滑雪度假胜地备受游客追捧,成为滑雪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 品牌强农让产品“种得好”“卖得火”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 政策市场双向推动 银龄消费步入增长快车道

    近两个月以来,伴随着各地陆续进入“赏秋”模式,银龄旅游研学正展示出巨大的消费活力。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庆假期过后,老年人机票预订量显著增长,55岁以上旅客占比约10%。10月8日至31日团期出游用户中,50岁及以上用户出游人次占比已接近40%,银发旅游市场正逐渐升温。

  • 项目充足“钱”路广 年末基建投资有力度

    四季度以来,多地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在建重大项目“进度条”不断刷新,一批批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多路资金陆续到位,有力支撑年末基建投资。

  • 从一场国际洽谈会 看水果“出海”新机遇

    9个国家、20余名商协会代表和贸易商、50余名本地果农和果商……在日前举行的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上,一场生动而接地气的国际经贸合作洽谈,为黄土高原水果生产“黄金带”探索“出海”新机遇。

  • 一座农场的绿色转型

    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腹地的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面积1888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农场,被誉为“天下第一场”。曾经的这里,是中国最荒凉的地区之一,肃杀的沼泽地一眼望不到头。如今的这里,推广绿色节能的农业生产模式,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在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 前9月纺织行业整体发展良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4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营业收入35687.7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总额1138.8亿元,同比增长10.3%。

  • 以工代赈,“赈”出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累计吸纳245万低收入群众务工就业、同比增长30.2%,发放劳务报酬310亿元、同比增长22.7%。

  • 火车“哐当”声哪去了?

    “哐当”“哐当”,记忆里,坐火车总伴随着这样的声音。如今,不仅贴地飞驰的高铁近乎无声,普速列车的“哐当”声也越来越小。“哐当”声哪去了?

  • 文创“小产品”催生“大产业”

    近年来,以冰箱贴为代表的有创意、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不仅文化味足,还充满时尚气息,成为受游客喜爱的“潮品”,相关产业日益发展壮大,有力助推地方文旅经济的发展。

  • 八类家电产品品种同比增长33%

    数据显示,家电类产品新增25.5万种、同比增长14.4%,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和吸油烟机等八类家电产品数量增长突出,共新增6.8万种、同比增长33%。

  • 人工智能,这样影响科学研究

    当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碰撞”,能产生多大的能量?前不久,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学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我国科学家也在多个领域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研究加速融合。

  • 新职业新故事:精细检测,保障地铁列车安全

    卢红斌是湖北武汉地铁集团的一名轨道交通检修工,他带领的班组,主要负责武汉地铁2号线全线列车的制动检修工作。

  • 大飞机,飞出创新发展新高度

    在大飞机的发展中,我国首次走完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全过程,具备了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等能力,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

  • 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启动

    举行进博新品、国潮精品和丝路云品“三品首发活动”,推出“进博美食新品”、发放餐饮消费券,组织“都市乐游新场景”系列活动、推出20条“上海必游文旅线路”……11月3日,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 “南水”千里奔流 润泽北方大地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760亿立方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释放,初步构筑起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总体格局。

  • 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如何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

  • 全国秋粮收购超4000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秋粮收购全面展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其中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

  •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如何?商务部解答

    国务院新闻办1日就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 商务部: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将大力推进首发经济

    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

  • 首个中国国际精品消费月活动11月3日在上海启动

    国务院新闻办1日就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关消费月活动情况举行发布会。

  • 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 住房租赁成盘活存量新方向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至关重要。“我们成立用地专班和招商引资专班,建立低效用地、低效厂房数据库,以‘一块一档’‘一企一策’开展精准盘活,保障土地可以实现快速盘活。”日前,广西玉林市北流市一位党总支卢书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