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重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项目,从改造室内生活环境到营造公共场所适老化空间,从完善养老托幼等服务设施到加装电梯、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让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进一步提升。
从手工编织到手工加机织、从大规模制作到个性化定制、从定制模式到智能制造……历史悠久的藏毯在匠人的守护和传承中,正焕发新的活力,编织出新的图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4.72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492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3.8%,成为用户规模增长较快的应用。
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无感支付、无感安检、智能引导……如今,中国高铁变得越来越智能。线上售票、WiFi覆盖、手机点餐等智能举措,让百姓的高铁之旅更舒适。
截至目前,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已建成5.4万个营业网点、42万个邮乐购站点,农村邮路日均里程超过420万公里,构建起惠及全民的庞大邮政网络。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 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推动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助力公路交通与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公路数字经济,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数字中国提供服务保障。
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中秋国庆假期,文旅消费市场成绩亮眼。为期8天的“加长版”黄金周,让返乡探亲、赏秋观光、休闲度假、亚运会观赛等出游需求集中释放,“去哪玩”“玩什么”“怎么玩”等旅行决策随之发生变化。
中秋国庆假期,全国文旅市场呈现火热势头,这对文旅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在出游高峰保障游客体验,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创新文旅服务,通过各有特色的举措让游客玩得开心、安心,助推国内文旅产业持续增长。
在中国消费市场上,年轻群体正在成为主力。满足这一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是不少品牌发力的重点。
10月11日,记者从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成功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50年来,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内累计推广面积达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超8000亿公斤。
10月11日,复兴号列车奔驰在贵广高铁桂林至阳朔区段。当天,贵广高铁正式提速运营,运行时速从25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桂林北站至广州南站间的最快通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59分。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建设主力军,我国中央企业积极布局、广泛参与。从大基建到“小而美”的民生工程,一个个路、桥、港、园区、装备项目,带动技术、标准、设备走出去,也让共建伙伴获得实惠。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集章打卡成为不少地方文化、旅游消费热潮中的一道新风景。
近期,商务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9部门办公厅(室)印发《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作出要求。
今年以来,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优势互补、携手并进,各地发展呈现不少亮点,区域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协调。
从国产大型邮轮建造扎实推进,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国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彰显出蓬勃活力和强大韧性。
金秋时节,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种植的传统糯稻进入成熟期,插秧时节放养的禾花鱼肥美大条,村民们按照传统耕作方式,开展剪禾、挑禾、捉鱼等作业,田间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随着VR(虚拟现实)产业项目、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要素不断汇聚,江西正加速向VR产业发展高地迈进。
走进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的中乔体育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高级成型组组长岩龙紧盯着流水线,不时叮嘱组内人员注意流程合规性,“这几位工友是我今年初从老家介绍过来的,得认真教学,让他们尽快上手!”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努力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记者近日从国务院国资委了解到,今年1—8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超8400亿元,同比增长约30%,有力推动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
为加强计算、网络、存储和应用协同创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2023年三峡船闸共运行8340闸次,通过船舶3.2万艘次。通过货运量1.27亿吨,同比增长10.02%,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夜幕降临,浙江省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没有安静下来,反而更加热闹了——村民和游客纷纷赶到村里的“共富集市”,村民们在集市上忙着出售笋干、香菇、土鸡蛋等土特产,游客忙着选购。
近期,中国不少地方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总体看,面对多重困难挑战,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取得新成效,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实现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