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 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 8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信息化发展平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 区块链正在多领域大展身手

    近日,首个区块链技术领域国家标准发布。区块链在防伪溯源、供应链管理、司法存证、政务数据共享、民生服务等场景中正广泛应用。专家认为,相关利好政策落地,给区块链应用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中国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

    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近日表示,水利部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今年安排了406亿元资金新建和改造大中型灌区,目前已完成158亿元,总体进展顺利。

  • 投资对未来发展支撑稳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3113亿元,同比增长3 8%。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比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高2 2个和8 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 “新三样”释放外贸新动能

    外贸“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是我国外贸加速提质升级的生动写照,表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涌现,为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 百日千万招聘行动持续推出专场招聘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7月17日至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推出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快递、海外留学生4个线上招聘专场,共有1 9万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招聘需求达20 6万人次。

  • 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设置课程,请专业老师精心辅导;利用农闲时节开办老年学校,丰富农村老年人文化生活;设立技能和文化课程,帮助搬迁老人融入城市新生活……贵州大力发展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

  • 广州南沙新区推动制造业发展

    《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近日正式印发。

  • 广西发布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 亲水避暑享清凉

    入夏以来,宁国市抓住暑期旅游热,开展“夏日清凉亲水季”活动,出台相关优惠措施,激活夏日文旅市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亲水避暑、乐享清凉。

  • 电商助农 融合发展

    近年来,库伦旗紧紧围绕“走生态路、兴农牧业、打文旅牌”的发展思路,依托荞麦原产地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企业联动、电商助农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壮大荞麦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库伦荞麦”品牌,着力推动库伦荞麦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增产、农业增值的“富民粮”。

  • 再生变成宝 资源尽其用

    用好再生资源,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重庆强化政策保障,发展资源再生加工利用产业,完善二手商品交易机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 “中国船”助推“中国车”驶向全球

    汽车出口增长,带动汽车运输的市场需求高涨。去年以来,汽车滚装船“一舱难求”,车企不愁订单愁运力。汽车运输船好不好造?如何缓解紧张的运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新能源成电企对外投资项目最多领域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亚太电协大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电力领域,中国主要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绿色投资方向。

  • 云南首开乡村振兴货运班列

    7月15日20时10分,一列装载340吨啤酒饮料、日用品等民生物资的“乡村振兴”货运班列,从昆明王家营西站缓缓启动,一路向保山驶去,这标志着云南铁路首列乡村振兴货运班列正式开行。

  • 福建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破万亿元

    据厦门海关统计,自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截至上月,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0040 5亿元,占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4 2%。其中出口5725 8亿元,进口4314 7亿元。

  • 6月运输生产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运输生产指数显示,6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为183 3点,同比增长20 1%,我国运输生产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 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高

    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中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始首次试航

    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17日早上解缆离开码头,开始首次试航。

  • “形”显恢复之态 “势”有向好支撑

    新华社17日推出“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首期邀请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同台共话,聚焦年中经济“面面观”。

  • 让城市运行更顺畅更高效

    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做环卫工人五年,毛师傅没想到自己的工作还能与智能化产生联系:“我们每天在作业区的走动轨迹,会同时上传到云平台,干得好或不好,一看就知道。”

  • 电缆通海岛 供电更可靠

    早晨的辽东半岛,雾锁海面。辽宁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北砣湾口,一艘海缆敷设船停泊于此。浮筏包裹着沉重的海缆,在“突突”的马达声中,被渔船缓缓牵引向岸边。

  • 绿色产业扎根戈壁滩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发展新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当地进一步促进生态农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显韧性

    7月17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发展质量继续提高,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国经济半年报:增长5.5%!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 5%,二季度增长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