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新格局下 传统出口强市如何应对挑战?

    出口新格局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出口强市有的积极巩固产业优势、发展新动能,贡献了成功样本;有的仍在转型阵痛中寻求破局之道。

  • 经济林成为第三大农产品

    日前举办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9.2万亿元。经济林产量达到2.26亿吨,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 注册资本“实打实”,营商环境更优化

    公司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认缴登记制进行了完善,明确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由股东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五年内缴足,同时对出资数额、出资方式、信息公示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

  • 年货消费带火了哪些全球好物

    腊月已至,年味渐浓。近日,许多跨境电商平台、线下商超开启“年货节”,为消费者带来全品类年货好物,将龙年氛围感“拉满”。

  • 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更远

    随着无人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普及,低空经济正在走进大众视野,为交通物流、文旅融合等应用场景不断赋能。

  • 去年国有企业利润同比增长7.4%

    2023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效益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企业利润总额达46332.8亿元、同比增长7.4%。

  • 中国快递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3年,中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320.7亿件,同比增长19.4%,行业业务量不断刷新纪录。据介绍,2024年行业仍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 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

    根据三省一市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数据,2023年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对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 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活力

    近年来,云南省澄江市全力加快旅游产品、模式、业态创新和服务优化,不断增强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新业态持续激发消费新活力。

  • 光伏行业如何拓宽发展空间

    回首20多年,追寻着一束光的能量,中国光伏行业跟跑起步,栉风沐雨,不懈探索。近日,记者走进电池、组件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探寻行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 去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降幅比上年收窄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恢复态势。

  • 光伏上游如何夯实产业根基

    光伏行业如何进一步锻造竞争优势?未来增长空间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内蒙古、江苏等地,探寻中国光伏行业的增长密码。

  • 建公司强村 兴产业富民

    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龙川县组织各镇向浙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组建强村公司,探索解决乡村产业存在的原始资金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方式单一等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 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收39.8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

  • “五外联动”助力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广东实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带动广东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 北京推动高质量建设国际科创中心

    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该条例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法制保障。

  • 快递包装更绿服务更优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快递业务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为进一步规范邮政行业发展,提升快递服务质量水平,推动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标准委发布了五项国家标准,为打造更绿色、更安全、更便利的快递业提供技术支撑。

  • 雅万高铁开通百天累计发送旅客145万人次

    记者24日从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获悉: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当天开通运营已满100天,累计发送旅客145万人次,单日上座率最高达99.6%,客流持续保持高位态势。

  • 32家机场获“双碳机场”星级评价

    2023年度“双碳机场”评价结果日前发布,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16家机场获得2023年度“双碳机场”星级评价。至此,我国已有32家机场获得“双碳机场”星级评价。

  • 广西助推“桂字号”农业品牌拓市场

    2023年以来,广西市场监管局聚焦区内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大力推动地理标志产业高质量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实现扩量提质,助推更多优质“桂字号”农业品牌拓展市场。

  • 哪些城市拥有百亿产业带?

    保定的箱包、温州的女鞋、汕头的玩具、佛山的家具、中山的灯饰……说起哪里的东西种类多品质好,不少网购消费者心中大致有份“地图”。而支撑商品供给的,正是一个个产业集群、一条条产业带。

  • 土特产亮出不少“隐藏款”

    近期,随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冰雪旅游进入旺季,以黑龙江、广西两地游客互换砂糖橘、蔓越莓特产礼品为代表,国内南北各省份互赠特产带动了多款“隐藏土特产”走俏,如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等,也引发消费者对这些“隐藏款”特产的关注。

  • 落实降碳细节 用好绿电优势

    蔚蓝天空下,青海西宁的南山群峰积雪尚未消融。从高处看,山下的南川工业园区,一座座标准化的现代厂房林立,片片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在标准化车间屋顶,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 轴承产业集群这样走智能化之路

    老行业如何迎来新发展?在浙江新昌,轴承产业为突破发展瓶颈,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轴承产业大脑。用户广泛接入,平台提质增效,政府保障到位,当地众多轴承制造企业得以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 吉林稳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2023年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规上工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实现了均衡发展,体现了东北全面振兴的发展要求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