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运用“善新贷”纯信用、全流程线上的产品优势,为合聚高分子材料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提供81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成为全国首笔符合申报条件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后续企业还能享受财政贴息,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国家外汇管理局19日公布6月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
报告统计,2023年中国金融行业分布式事务型数据库的市场规模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市场加速增长。
2024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供需关系错配等多重因素影响,贵金属、半导体和生猪养殖等赛道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2023年,苏州市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逾3万亿元,约占全国试点城市交易总额的2 3。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发现的30项典型经验做法,“苏州市高质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服务企业发展”上榜。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养老金融正在我国多地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今年上半年共揽收保费1.76万亿元,同比微增3%。
历经近两年“寒冬”后,消费电子市场正显现复苏信号。证券时报·数据宝梳理发现,共有69家公司入围业绩拐点名单。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电子、基础化工、机械设备、有色金属行业,分别有21家、12家、5家、4家公司入围,合计占比达到六成以上。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
今年以来,A股市场频现上市公司易主现象。证券时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9日,共有5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或已变更”公告。记者留意到,其中有多家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为地方国资,上市公司易主国资在近半年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近年来,全国农担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效能,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多措并举着力落实国家重点支农政策,助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6月末,我国本外币贷款余额255.32万亿元,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日前推出民营企业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通过资产担保结构设计提升民企资产信用融资能力,构建民企融资长效支持机制。
近年来,随着A股定增、转债等再融资方式节奏变缓,加上资金利率不断降低,上市公司发债的意愿不断提升,发行债券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主流方式。
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据中银协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57万亿美元。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税应成为新一轮地方税体系改革的“排头兵”,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
7月10日,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交易所也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
为切实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经充分评估当前市场情况,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
近日,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电绿证平台上,广东能源集团、深圳能源集团等654家经营主体达成2482万张绿证交易,折合电量约248亿千瓦时。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研究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优化措施。
日前,国铁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全国铁路推广实施“铁路运费贷”物流金融产品,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截至2023年末,我国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租赁资产余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27%,2023年直接租赁业务投放2814.87亿元,同比增长63.39%,占租赁业务投放总额的16.42%,同比上升4.31个百分点。
“每个人多少要学点金融知识。”徐佳捷认为,做好金融普惠教育就是要让不同地方、不同阶段的人都有机会接触金融教育,同时要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让大家真正理解金融,提高金融教育的普适性、专业性。
总规模300亿元的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盘活专项基金日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