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9月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规模达到357亿元,已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1200多家。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近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累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2500亿元,有力保障“两重”项目落地实施。
7月16日,普源精电发行股份购买北京耐数电子有限公司67.74%股权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此时距离5月14日该重组申请获得受理,仅仅过去两个月。
一张张问题清单,事实上也是义乌的改革清单。面对跨境贸易金融服务体系的堵点、难点,在金融监管部门的引导下,银行保险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乃至商城运营方、物流服务商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推动问题解决。
日前,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大型上市保险公司密集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最新数据来看,这些保险公司总体保持了业绩的稳健增长,同时还呈现出偿付能力充足、业务结构优化、服务水平提升等积极特点。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市上市公司上半年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2837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9.88万亿元,实现扣非后净利润超4800亿元,实体上市公司近八成实现盈利,近半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截至8月31日,沪市上市公司已完成2024年半年报披露。数据显示,沪市公司经营业绩总体稳定,发展之“质”和转型之“效”呈现不少新亮点、新变化,新动能、新产业渐变渐成。
在整体赋能贷款规模收缩、资产质量下行的趋势下,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一方面加大人工智能(AI)及大模型的应用、精细化客户运营、提升重复借款比例,以期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加大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外新兴市场布局,以期获得业绩增长的新空间。
我国金融开放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如何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如何更好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0.85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6万亿元。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2023年交强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参保机动车数量达3.57亿辆,同比增长5.9%。
中国人民银行8月29日发布公告称,人民银行以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从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买入4000亿元特别国债。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绿色信贷保持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工具箱”日趋丰富。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 “五篇大文章”,推动形成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
8月以来,保险机构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动作频频,包括国寿集团、太保资本、人保资本在内的多家险企纷纷借此增厚收益,并支持地方经济和战略性产业发展。
近年来,个人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前,一般要进行投资者风险测评。金融机构根据风险偏好、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等指标,将消费者分为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等类型。
今年年初,浙江杭州提出持续加强制造业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杭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5175.98亿元,较年初新增271.92亿元,同比增长12.52%。近日,记者深入一线,探究杭州如何以中长期贷款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期货行业标准化工作有了三年路线图,将引导行业机构建立企业标准化总监制度。
当下,经济学、金融学等正慢慢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一边是快速发展的国内金融市场,另一边是仍待持续提升的居民理财心智,让二者“对齐节奏”,加强财商投教正当时。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6383.9亿元。
为引导金融租赁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印发金融租赁公司业务发展鼓励清单、负面清单和项目公司业务正面清单的通知》。
金融改革取得了哪些新成效,如何把新的改革部署落细落实?记者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采访相关经营主体和行业专家,探寻金融改革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生动故事。
为规范小额贷款公司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