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加快交能融合 助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我国把推动新能源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举措,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利用大国。同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使中国兑现了自身减排承诺,也为全球削减碳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业界:多措并举推动建设更加开放融合的低空经济生态

    9月25日,2024国际信息通信展在北京开幕。展会重点展示5G—A(5G网络的演进和增强版本)、万兆光网、6G等信息通信领域前沿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智慧交通、卫星通信等融合创新应用成果。

  • 央企专业化整合再深化 12组26家单位项目集中签约

    在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上,包括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一汽、中国诚通、中国稀土、中国绿发等在内的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多数项目属于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深市物流公司集中路演 抢抓行业景气向好机遇

    9月26日,作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业集体路演”系列活动之一,以“物流加速新赛道”为主题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中路演活动以“线下+线上”方式举办,深市招商公路、海峡股份、韵达股份、申通快递、东方嘉盛等公司参加。

  • 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进出口前8月增9.6%

    记者近日从海关总署了解到,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中间品延续良好增势,进出口2.84万亿元,同比增长9.6%,较同期我国中间品进出口增速高4.1个百分点。

  • 2024世界计算大会在长沙举行

    24—25日,2024世界计算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 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成立

    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数字技术领域)在浙江杭州揭牌成立。

  • 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商贸流通

    9月20日,一列横跨里海、黑海的中欧班列(西安)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国际协会15家成员单位的共同见证下,中欧班列(西安)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正式发车,标志着陕西西安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迈出新步伐。

  • 空中桥梁 通达四方

    5年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聚焦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不断发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作用。

  • 全国夏粮收购超7000万吨

    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全国夏粮旺季收购接近尾声,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夏粮超7000万吨,收购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 推动蔬菜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 以花海铺就“致富路”

    时值金秋,丰收当季。京津冀蔬菜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日前在雄安新区雄县成功举办。

  • 因地制宜推进快递进村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快递进村是邮政快递行业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寄递服务需求“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服务,在提升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向“新”而行 激光显示行业创新升级再加速

    近年来,视听电子产业发展迅速,其中,激光显示作为视听电子产业的重要部分,目前已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高新产业之一,进一步点燃了数字经济活力。

  • 稳定复苏、持续发展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

    国际航空枢纽是航空运输服务体系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

  • 消费市场活力足 持续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消费市场潜力不断深挖并持续释放,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 不断塑造先进制造新动能 工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C919国产大飞机开启商业运营……大国重器举世瞩目,中国先进制造奋楫笃行。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超4.7亿吨 市场活力稳步提升

    2021年7月和2024年1月,我国先后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全国碳市场体系,碳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 城乡基础设施网络越织越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出行、通讯、教育、医疗条件和居住环境。

  • 8大跨越,见证中国外贸铿锵步伐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一》,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跨越式发展。75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哪些成就?看8组数据、8大跨越。

  • 中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

    记者23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据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我国制造业企业总量突破600万家。

  • 135座非煤矿山应用透明地质技术

    记者从全国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135座非煤矿山应用了透明地质技术,近4000个固定岗位实现了无人值守,地下及露天矿山智能凿岩、爆破、铲装、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比例大幅提升。

  • “东数西算”八大节点直接投资超435亿元

    记者日前从国家数据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过435亿元,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

  • 长虹飞架,高铁将上舟山群岛

    东海之滨,舟山群岛与浙江宁波隔海相望。连接两岸、跨越天堑的甬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

  • 打造特色产业 拓展国际市场

    江苏丹阳市眼镜成为全球“销冠”,河南平舆县户外用品占据出海“高地”,贵州正安县吉他奏出世界“和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许多县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将本土优势产品推向世界舞台,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财经故事:“种甘蔗更有甜头”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蔗糖主产区。做强做大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对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广西加速推进糖业全产业链现代化转型,以数字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