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2024-12-20 17:51:24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记者许维娜)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不断融入教育领域,尤其在教育硬件方面掀起创新浪潮。
当前,教育智能硬件作为新兴领域,虽有进展,但多数产品在AI技术应用上仍存提升空间。业界专家表示,深度整合大数据与机器学习技术,打造契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智能硬件,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关键,这也激励着从业者探索。
如何科学定义“学习”,是教育行业智能化转型中需深入探讨的关键。
以小猿学练机为例,其近期推出了新产品,面向3-6岁低龄儿童的教育智能硬件小猿学练机彩墨版,配备10.3英寸彩色墨水屏,具备分龄启蒙体系与一定的启蒙资源,探索为孩子们带来新的启蒙学习感受。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刘嘉表示,智能教育硬件通过高效算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孩子们提供适宜的学习内容与环境。相关设备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愿,并有助于发现他们的潜能,进而促进其成长发展。
小猿学练机CEO王向东称,期望助力孩子培养专注力与好奇心,为终身学习奠基。产品涵盖多类启蒙场景,依儿童特性构建互动式、分龄启蒙环境,依托教研体系搭建适配墨水屏的启蒙体系,以游戏化、场景化呈现内容。如大语文启蒙的五步识字法,通过画面声音构建认知场景,促进孩子能力提升。
随着教育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利用 AI 技术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以及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成为教育行业关注焦点。
梳理行业动态可知,不少教育科技企业都在探索教育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努力为教育全场景提供智能化方案。
“教育大模型的构建为解决教育各阶段及个体差异问题提供了新契机。”王向东介绍,小猿学练机已构建起多参数和多形态的模型矩阵,能在一定程度上适配不同教育场景。以大语文学习为例,其大模型在知识迁移等方面有相关智能化举措,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环节的转化与提升。
另有行业专家分析,教育智能硬件行业正朝着智能化与服务化融合的方向发展。当前,教育相关模型在批改、推题、阅读、写作等教育场景有应用落地,这表明未来智能硬件竞争将聚焦于AI能力与教育服务的协同发展。此外,建议企业不仅需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应用上持续发力,更要在教育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上不断拓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驱动产业链发展 我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蓝”
下一篇:冰雪经济滑上“高级道”
人民财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财经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财经网”及/或标有“人民财经网(www.peoplecen.com)”“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财经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