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磁场效应显现

    7月6日至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大会共对接210家上下游企业,达成110亿元意向采购金额,推动32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88亿元。面向未来,上海将强化“四大功能”,充分利用大会的磁场效应,以更大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 建设海绵城市

    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力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安全韧性的生态宜居家园。

  • “鲜味”如何从枝头直达手头

    眼下正是水果上市的好时节,快捷的物流,让美好生活更有滋味,也为果农带来更多收益。从枝头“鲜”到舌头,何以实现?日前,从大连到上海,记者跟随一单樱桃速递,一探究竟。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 上半年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9%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 9%,为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

    位于海南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龙产业园的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一只只纸碗、纸盒经过9条高速流水线全方位消毒后,由自动化设备进行包装、装箱,随后将发往欧洲市场。

  • 山东东营开发区:“量身定做”破解技能人才供需瓶颈

    与企业建立良好“亲戚关系”,通过学徒制人才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现场工程师培养等各种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批批技能高手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解决企业“用工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 海南省海口市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进入冲刺阶段

    2023年7月6日,俯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站项目,该项目已进入冲刺阶段,计划于今年实现全面竣工。

  • 江苏云端工匠课堂促进高质量就业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该省初步建成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云平台,打造提供线上技能培训的工匠课堂,推动职业培训数字化转型,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和技能成才。

  • “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新选择

    如今,许多消费者选择购买绿色低能耗、好用高智能的家电。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从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家电以旧换新、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家电售后服务、废旧家电回收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着力推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 机械工业运行总体向好

    记者日前从2023年机械工业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机械工业运行总体延续向好走势,效益改善,出口稳定。

  • 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扩大

    记者7月5日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近日发布关于《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的通知,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

  • 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2%

    记者从6日举行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至5月,我国服务贸易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26055 4亿元,同比增长10 2%。

  • 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稳就业作用

    夜幕降临,位于湖北武汉新城未来科技城附近的“之寓·未来”人才公寓的灯光渐渐亮起,一群群下班晚归的年轻人陆续走进小区。

  • 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河南省清丰县韩村镇火龙果生态园通过智能温室、延时补光等措施,实现了种植机械化、管理智能化,设施农业蓬勃发展中。

  • 服务到田,稳粮增收底气足

    产前,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类产品统一供应,让种粮成本降下来;产中,当地服务队为农民提供农技支持;到了收割节点,机收服务安排得明明白白。

  • 利用专业优势 服务银发生活

    2022年秋天,芜职院老年大学发布招生简章,1个月内就收到报名表上千张。如今,学校已开设书法、茶艺、育婴师等15门课程,有的火爆专业报名人数太多,甚至开了两个班次。职业院校兴办老年大学,老年学生走进高等院校,具体怎么办、课程怎么上、和普通老年大学相比有啥不一样?

  • 助力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

    正午时分,烈日炎炎,外卖配送员张伟来到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亚东文创园的“暖新驿站”,从冰柜里挑支雪糕,咬一口,透心凉。目前,黄渤海新区共建设了48处“暖新驿站”,除了歇脚服务,最近增加了藿香正气水、便携式风扇等夏季消暑用品。

  • 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

    6日,海关总署等7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进行实地验收通过。这标志着山东省首个空港综合保税区已具备开关运作条件,山东扩大对外开放再增新平台。

  •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报,从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等方面介绍了2022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交通强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

    7月5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这是北斗三号系统自2020年建成开通后首次全面总结成果经验、阐释弘扬新时代北斗精神,为北斗系统后续建设发展凝聚起意志力量。

  •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强劲增长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6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641列,发送货物93 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30%。其中去程4620列、49 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29%;回程4021列、43 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6%、31%。

  • “关键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时值盛夏,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一派火热景象。围绕南繁种业和深海科技两大领域,科技城现已建成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注册企业9649家、进驻科研院所19家。

  • 上海聚焦人工智能培育新动能

    近年来,上海在场景应用、生态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产值也从1340亿元增至3821亿元。

  • 教学+产业,打造更多能工巧匠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