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民航业稳健复苏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民航局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航空运输市场持续恢复向好,各项效益指标普遍改善,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 福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牢记总书记嘱托,福建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 96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7%。

  • 复兴号将在青藏铁路正式投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获悉:预计7月1日起,复兴号动车组将正式在青藏铁路西格段运营。

  • 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投产

    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25日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为迎峰度夏注入新生力量。

  • 瞄准前沿技术 促进降本增效

    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江苏苏州集聚了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今年以来生产情况稳中向好。随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行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当地光伏行业将进一步降本增效,提升集群发展水平。

  • 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世界

    6月26日,山东济宁曲阜的尼山圣境生机勃发,山环水抱,郁郁葱葱的草木,与古风建筑相得益彰。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文明尼山对话正在这片历史文化圣地举行。

  • 今年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

  •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发电

    6月25日,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水光互补一期项目——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柯拉乡的柯拉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

  • 实探端午县域消费 价格补贴仍是利器

    2023年端午假期第三天,记者走访重庆市某区县多家电器商场发现,小到烧水壶,大到冰箱,“智能”已成为家电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推介的最大卖点;同时,价格补贴仍是当前促进家电消费行之有效的抓手。

  • “端午经济”释放消费活力 新老业态各显其能

    今年端午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 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 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 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 10亿元,同比增长44 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 9%。

  • 养老院来了年轻人

    近年来,中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养老服务行业。他们用更科学的照护观念和更先进的运营理念,为老人托举起更美的夕阳红。

  • 山东东营探索节约集约用地

    “今年的小麦亩产达1000斤,现在大豆、玉米长势也很喜人。”望着绿油油的庄稼,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金丰农场负责人庞增华喜上眉梢。眼前这一大片耕地,曾是重度盐碱的撂荒地,如今已变成稳产增产的粮仓。

  • 我国最长深水油气管道进入调试阶段

    24日,“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二期关键控制性工程——20英寸直径海底长输管道进入调试阶段,将与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连接,为管道全线贯通奠定基础。

  • 聚人才团队 建创业平台

    衡阳是老工业基地,不沿边、不靠海,在科教、科研等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如何破解“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引育难的瓶颈?衡阳高新区探索“园区+高校”联合引才模式,通过资源叠加整合,增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的吸引力。

  • 安徽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安徽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瞄准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应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力后市场领域;引导各地市发挥自身优势,共同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

  • 以科技创新增强经济驱动力

    6月27日至29日,以“企业家精神:世界经济驱动力”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在天津举行。作为主办城市,天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不断增强经济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以更优消费环境激发更大发展动能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更优的消费环境激发更大的发展动能,推动消费回暖跑出“加速度”。

  • 跨境电商年进出口规模首超2万亿元

    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十届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国际跨境电商发展论坛上,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达到2 1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 1%。跨境电商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 攥紧中国种子 端稳中国饭碗

    海南南繁,广袤田野里稻株迎风摇曳。“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田野里竖立的各种标牌,标注着这些田垄的独特性。

  • 江西乐安:“绿色颜值”变“生态价值”

    乐安县森林覆盖率达70 43%,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近年来,该县大力推进封山育林、水域生态放养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以开发林业碳汇项目为突破口,创造出可计量、可核查、可报告的碳汇产品,其碳汇价值可以拿到碳市场交易。

  • “银发游”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如今,“银发族”成为最活跃的旅游群体之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 各地抢抓农时推进“三夏”生产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东、陕西、山西等9省已收获冬小麦3 01亿亩,收获进度达99%,黄淮海地区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

  • 智能服务机器人产销两旺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 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成立

    近日,广东深圳虚拟电厂管理中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联合举行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授牌仪式。这是国内首家5G聚合平台应用中心,致力于推进5G基站能源管理。

  • 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夏收时节,各地聚焦粮食生产、收获、储备、加工等环节,加大力度减损降耗,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