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亲水避暑享清凉

    入夏以来,宁国市抓住暑期旅游热,开展“夏日清凉亲水季”活动,出台相关优惠措施,激活夏日文旅市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亲水避暑、乐享清凉。

  • 电商助农 融合发展

    近年来,库伦旗紧紧围绕“走生态路、兴农牧业、打文旅牌”的发展思路,依托荞麦原产地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企业联动、电商助农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壮大荞麦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库伦荞麦”品牌,着力推动库伦荞麦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增产、农业增值的“富民粮”。

  • 再生变成宝 资源尽其用

    用好再生资源,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题中之义。近年来,重庆强化政策保障,发展资源再生加工利用产业,完善二手商品交易机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 “中国船”助推“中国车”驶向全球

    汽车出口增长,带动汽车运输的市场需求高涨。去年以来,汽车滚装船“一舱难求”,车企不愁订单愁运力。汽车运输船好不好造?如何缓解紧张的运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 新能源成电企对外投资项目最多领域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亚太电协大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电力领域,中国主要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绿色投资方向。

  • 云南首开乡村振兴货运班列

    7月15日20时10分,一列装载340吨啤酒饮料、日用品等民生物资的“乡村振兴”货运班列,从昆明王家营西站缓缓启动,一路向保山驶去,这标志着云南铁路首列乡村振兴货运班列正式开行。

  • 福建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破万亿元

    据厦门海关统计,自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截至上月,福建省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0040 5亿元,占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4 2%。其中出口5725 8亿元,进口4314 7亿元。

  • 6月运输生产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运输生产指数显示,6月,中国运输生产指数为183 3点,同比增长20 1%,我国运输生产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 中国经济增长含金量高

    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中国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开始首次试航

    记者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于17日早上解缆离开码头,开始首次试航。

  • “形”显恢复之态 “势”有向好支撑

    新华社17日推出“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首期邀请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和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同台共话,聚焦年中经济“面面观”。

  • 让城市运行更顺畅更高效

    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做环卫工人五年,毛师傅没想到自己的工作还能与智能化产生联系:“我们每天在作业区的走动轨迹,会同时上传到云平台,干得好或不好,一看就知道。”

  • 电缆通海岛 供电更可靠

    早晨的辽东半岛,雾锁海面。辽宁大连长海县大长山岛北砣湾口,一艘海缆敷设船停泊于此。浮筏包裹着沉重的海缆,在“突突”的马达声中,被渔船缓缓牵引向岸边。

  • 绿色产业扎根戈壁滩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持续发力,积极探索清洁能源发展新模式。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当地进一步促进生态农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显韧性

    7月17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发展质量继续提高,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国经济半年报:增长5.5%!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 5%,二季度增长 6 3%。

  • 小家电做成大生意

    慈溪这座世界级的“小家电之都”是怎样炼成的?慈溪人如何把不起眼的小家电做成产值千亿级的大生意?本报记者来到慈溪一探究竟。

  • 第二架“零关税”大型货运飞机通关

    记者14日从海口海关获悉,一架波音777-200LRF型货运飞机13日在海口海关所属美兰机场海关通关放行,货值约7 18亿元,减免税款约1 01亿元。

  • 市值最大10家平台企业研发投入超5000亿元

    2023年一季度,中国市值排名前10位的平台企业通过自主投资或子公司投资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在芯片、自动驾驶、新能源、农业等领域投资占比不断提高,环比提升了15 6个百分点。

  • 科创板,成就多少“硬科技”?

    近日,科创板迎来开板4周年。作为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第一块“试验田”,4年来,科创板将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作为首要任务,促进了资本市场结构和生态的深刻变化,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 河北建成3338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权益,河北省各级工会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思路举措,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激发平台活力 集聚人才动力

    盛夏时节,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火热景象,各条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企业为多家车企供应配套产品,在手订单充足,出货量稳步增长,产销两旺。”企业负责人江平介绍。

  • 颗粒归仓

    入伏以来,新疆小麦收获进入关键期,为确保颗粒归仓,当地积极组织协调人力物力抢收粮、迎丰收。

  • 集市热起来 消费旺起来

    “周末去哪玩?”“去集市逛逛!”如今,赶集成了重庆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 小作坊“练就”大产业

    全民健身热潮涌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闲暇之余跑步举铁,越来越多人习以为常。在山东德州,宁津县依托五金、纺织等传统加工业,做大做强健身器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