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近日在海口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消费精品企业和客商齐聚椰城,掀起进一步推进中国消费市场提质升级的新热潮。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能源行业将聚焦能源安全保障、清洁低碳转型、科技自立自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全面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指数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整体呈现平台供给拉动需求、产业链下游带动上游、沿海地区向内陆辐射的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近日在海口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消费精品企业和客商齐聚椰城,掀起进一步推进中国消费市场提质升级的新热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对民航业加快绿色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二氧化碳正成为原油生产的好帮手。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成为大庆油田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生动的绿色实践。
最新数据显示,广西2020年至2022年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取得明显成效,向海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向海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家庭装修时,人们都希望材料环保、品质性能突出,一些消费者还会专门查看产品上的绿色标识,关注其是否可循环、节能表现怎么样……绿色建材日渐走入更多家庭和个人的视野。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作为国内热门赏樱地之一,武汉超50万株樱花树自3月份以来陆续盛放。其中,位于磨山南麓,种植有80余个品种、1万余株樱花的东湖樱花园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期,外资企业在华动作频频。外企不仅看好中国经济未来,更为这里的优质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超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 1%。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山西每天约23万名产业工人日夜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约200万吨煤炭源源不断输送到各地,为全国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被春雨浸润的赣鄱大地上,出现了一朵朵小菌菇,这些小菌菇撑开娇嫩的伞盖,为乡亲们撑起了结实的“致富伞”。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2023年要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加强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综合治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百姓生活福祉,也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历史性进步。
日前,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国有企业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行动启动,经过系统开展综合评估,从全国申报企业中优选200家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开展创建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建材行业市场由过去主要依赖投资驱动,开始向投资支撑、消费促进、出口调节的平衡型转变。
近日,美国科技巨头亚马逊和Meta相继宣布启动第二轮裁员计划,分别裁员9000人和10000人。而就在几个月前,亚马逊和Meta才刚宣布分别裁员18000人和11000人。
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发布的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柬埔寨旅游业将增长7 3%,2024年将增长6 8%。2023年柬通货膨胀率预计降至3%,2024年则为4%。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青岛市城阳区围绕能耗“双控”及煤炭消费压减多措并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科技赋能扎实推进减排降耗。
今年以来,贵州瞄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发挥比较优势,一手抓流量、一手提质量,文化旅游产业展现出蓬勃活力。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集中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全面提速,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提升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被提上了更高的高度。
一段时间以来,青海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加大工业园区绿电供应能力,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绿电优势推进工业生产循环化改造、低碳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