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一个个生态之变的缩影再次印证,保护生态环境、壮大美丽经济,就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释放巨大效益。

  • 暑期档票房破八十五亿元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8月10日16时32分,2025年暑期档(6月至8月)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5亿元。

  • “三星堆”进商场

    今年暑期,各地积极推动消费场景融合、业态模式创新,为群众带来更丰富的消费体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

  • 钢铁行业排放比7年前降一半以上

    记者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有6亿吨粗钢产能、147家钢铁企业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 前7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1至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预计23.4亿吨,同比增长4.8%。

  • 7月CPI环比上涨0.4%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7月份,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同比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 上半年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7.4%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

  • 上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5万个

    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5万个。今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5万个。

  • 工业大省挑大梁 制造业“含新量”持续提升

    近日,全国工业大省经济“成绩单”陆续揭晓。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安徽七省GDP增速均保持在4.2%至5.8%的区间,以实体经济为根基的工业经济成为稳增长的核心支撑。透过数据可以发现,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工业大省正通过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等路径,重塑发展动能。

  • 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持续深入,拉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秘书长刘前军介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今年有望超过5万亿元。

  • 特色餐饮,不只满足舌尖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方面。暑期,面对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多地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探索“美食+文旅体”,加强业态融合、场景创新,为暑期消费增添动能。

  • 中国“霸榜”全球开源大模型:光环下的隐忧与挑战

    中国的开源大模型正以“集群式”的崛起,重塑全球AI版图。但这在加强中国技术影响力、加快AI应用和普及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 制鞋工厂的电商转型路

    从制鞋工厂流水线到消费者的鞋柜,一双鞋的旅程,也是电商赋能实体经济的缩影。在电商平台的助力下,传统工厂既能守住质量底线,又能大胆创新;高性价比产品走进更多家庭,地方产业也在转型中发展繁荣。

  • 暑期旅游,解锁更多玩法

    古道徒步,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触历史文脉;大漠观星,沉浸于远离都市喧嚣的自然静谧;草原露营,体会天苍苍野茫茫的旷达惬意……许多人将脚步迈得更远,在尝试旅游新玩法的同时,也为暑期消费注入新活力。

  • 深圳参与制定三千余项国际标准

    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企事业单位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379项,主要涉及光伏、无人机、基因检测、石墨烯等多个产业领域。

  • 未来科学城有座“健康糖工厂”

    享受甜味的同时,如何避开高糖量摄入带来的“甜蜜负担”?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的微元合成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正通过创新生物合成技术进行探索。

  • 多部门“组合拳”协同发力 治理“内卷式”竞争走向深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推动“内卷式”竞争治理走向深入。这不仅是为破解当下困局、维护市场健康秩序,更旨在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国制造为欧洲消费者送“清凉”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规模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展现出较强竞争力。移动分体式空调、服务机器人、泳池清洁电器、折叠屏手机、茶饮等来自中国的产品成为外国民众的消费新宠,中国品牌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圈粉背后,是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企业的拼搏进取与精益求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也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 小“票根”成为“金钥匙”

    一张看似普通的票根,正成为激活消费的“金钥匙”。从江苏的足球赛场到浙江的篮球馆,从重庆的高铁站到上海的商业街,“票根经济”串联起吃、住、行、游、娱、购等多元消费场景,将单一消费行为转化为更长的消费链条,带动形成更多消费增长新亮点。

  • 下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延续稳中向好

    8月4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上半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品产销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展现韧性。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4%。

  • 夜间经济,让灯火更亮

    在重庆,江畔的无人机展演扮靓夜空,带旺周边餐饮住宿;在江苏徐州,“苏超”元素与夜间消费紧密联动,让球迷得到更多实惠和更优体验;在青海西宁,马路在夜间化为市集,特色街区用主题IP、光影秀等打造别样的夜游体验……这个夏天,各地深入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通过夜间经济激发暑期消费活力、丰富人民群众生活。

  • 从三家外贸企业看发展韧性

    近日,记者来到广东、浙江、河南,观察三家企业在出口转内销、应用AI辅助工具、开拓海外新市场等方面的探索与努力,感受外贸发展的强劲韧性。

  • 以旧换新,激活快递物流新动能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快递业在服务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同时,也迎来发展新机遇。从单向配送,到送装一体,服务模式不断升级;非标准快递业务的拓展,带来业务量持续攀升;畅通“送新取旧”全链条,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随着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快递企业将继续优化服务网络与技术应用。

  • 金融加力,助燃暑期经济

    提振消费,金融责无旁贷。面对暑期消费热,金融业正以创新之力激活市场潜能。银行紧扣需求、优化服务,支付机构让利惠民、拓展场景,旅游保险升级保障、守护旅程,财经教育则着眼于普及金融科普知识。这些举措精准务实、贴近民心,彰显了金融服务的温度与深度。如何将这些成功经验制度化、常态化,让金融活水更有效地浇灌消费沃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 “非居改租”助楼市盘活资产 业内期盼配套政策再进一步

    证券时报记者探访了解到,在前期《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引导下,“非居改租”(将闲置的非居住类房屋改造为租赁住房),在部分城市已经实际上取得了一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