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财经网

首页 > 产业 > 列表
  • 我们的美丽城市 我们的宜居家园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多个城市,探访各地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高质量开展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 天津科协加强科创服务体系建设

    天津渤化安创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内,企业负责人张楠紧盯屏幕,各种参数曲线跳动闪烁。“以前,压力容器由人工检测,费时费力,准确率也不能保证。现在有了这套设备,机器‘不舒服’能自己‘喊疼’。”张楠说。

  • 新赛道涌现  新职业勃发

    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七批新职业,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智慧仓运维员、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并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累计发布了110个新职业。

  • 世界屋脊上有群“追风逐电”的年轻人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650米的土地上,风声猎猎,一大片“大风车”迎风转动。

  • 戏水消暑打开新商机

    炎炎夏日,亲水游玩,成为不少人青睐的休闲方式。相关装备产销两旺,各地依托差异化优势,瞄准水上新商机。

  • 服务消费领跑 上半年旅游电影演出市场持续升温

    7月21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指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2%,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分消费类型看,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

  •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

    吹着温润的海风,品着冰凉的啤酒,站在游船甲板上观赏两岸高楼流光溢彩的霓虹,专业乐队随船开唱,海浪与音浪交织成动人交响……在山东青岛,近期启幕的“夜游浮山湾,奥帆海上啤酒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

  • 三管齐下 大宗商品供需格局得以改善

    在政策支持下,大宗商品或将实现从周期增长向可持续增长跨越,重点行业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后,有望重塑产业健康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16家央企与西藏签署项目投资协议

    记者从国资央企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获悉:16家中央企业与西藏签署75个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额达3175.37亿元。

  • 上半年国家铁路发送货物19.8亿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上半年,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9.8亿吨,日均装车18.24万车,同比分别增长3.0%、4.0%,铁路物流产品服务提质升级。

  • 上半年消费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为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 康养旅居,“慢游”撬动大市场

    康养旅居,是一种融合了健康养生与旅游居住的新型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 戈壁“绿宝石”甜蜜上市

    盛夏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数十万亩硒砂瓜正式开园上市,在环香山核心产区,瓜农们抢抓农时采摘硒砂瓜。

  • 一件凉感衣,满身新工艺

    有一种热是“你看起来很热”,有一种凉是“我真的很凉”。烈日炎炎,有人却长袖长裤包裹严实——他可能是拥有了一款时尚单品:凉感衣。衣服何来凉感?确有其物还是唬人噱头?记者采访相关生产商,一探究竟。

  • 上半年网络服务消费增长14.6%

    记者从商务部获悉:今年以来,消费电商汇聚品质新活力。1—6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8.5%。

  • 倾听传统与现代的赣鄱交响

    今天,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正融汇于江西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

    记者7月21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十四五”时期,我国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城市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75万公里,比“十三五”末分别增加48.5%、18.3%。

  • 广州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

    广州锚定科技创新、强化政策引领、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全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支柱产业,定向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战略先导产业。

  • 暑期消费市场释放夏日蓬勃活力

    当千年非遗与赛博朋克光影碰撞,当毕业证书变身景区通行证,当深夜街巷升腾起烟火气······这个夏天,全国多地的消费场景正上演着精彩纷呈的创新“大戏”,暑期消费市场释放出蓬勃的多元活力。

  • 乡村文旅业态版图更大了

    进入暑期,乡村游迎来旺季。这个夏天,吸引众多游客走进乡村的不仅是美景,还有咖啡香、比赛热、慢生活……如今的乡村旅游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里面既盛满了烟火气,也有文化味,还有科技感,可以满足全龄段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新需求。

  • 点亮“夜经济”

    入夏以来,全国多地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场景。时尚街区游人如织,夜市摊位烟火气满满……“夜经济”点亮文旅发展新“夜”态,拉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 智能化与机器人 共绘中国海上油气“新图景”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全球70%的油气资源都蕴藏在海洋中,其中44%分布在水深超过300米的深水及超深水区域。证券时报记者观察到,中国正以机器人和智能化技术重构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的成本曲线和生产安全边界,在海洋这一“能源战场”上构建竞争优势。

  • 体育消费持续攀升 群众赛事挖潜空间大

    今年上半年,体育、娱乐用品的零售额同比增长22.2%,较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高出17.1个百分点,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则高出17.2个百分点。体育商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体育服务消费占比也在逐步扩大。

  • 城市驿站里的暖心事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这些新业态的从业者需要哪些服务和保障?有哪些期盼和诉求?记者近日探访了多座城市的新就业群体驿站,听听大家的心里话。

  • 稳就业保安居,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夏日清晨,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阳光透过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厂房巨大的玻璃窗,洒在忙碌的锂电池生产线上。产线操作工人穆光扬身着白色工服,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自动化设备。